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1/2 頁)
車馬轔轔,碾過聚寶門外青石板路的縫隙,幾點泥漿濺了出來,崩到路邊小孩手裡新買的糖人紙衣上。
小孩差點“哇”地一聲哭出來,可眼瞅著騎卒們的高頭大馬,卻硬是憋了回去。
“馬和!”
坐在馬車裡打了個盹的朱棣,醒來後單手撐著窗簾衝外面喚道。
然而出現的卻是隨侍在一旁的紀綱,紀綱拉著韁繩輕聲解釋道:“陛下,馬和去福建了。”
朱棣揉了揉眉心,卻是自己夏日小憩得有點迷糊了。
前陣子,馬和就被朱棣派去了福建船廠,準備大規模建造遠洋海船,同時請動了保定侯孟善這位洪武元勳兼亞聖孟子的五十五代孫,去負責坐鎮重啟元代的廣州、泉州、寧波等市舶司。
朱棣一聲令下,大明的國家機器已經為下西洋做好了全面準備,這種準備自然不止是國內的造船和市舶司等事情,也包括了大明重啟遠洋朝貢體系前的對外放風。
朱棣陸續派太監馬彬為主使出使爪哇國,並詔諭蘇門答臘、西洋瑣裡等國;遣太監李興等出使暹羅;遣太監尹慶奉使詔諭滿剌加、柯枝等國。
這種出使,無疑是帶著刺探情報瞭解風土人情的目的,也是一種必要的儀式,先禮後兵嘛。
在他身旁的朱高熾也醒了過來,略帶遺憾地說道:“姜先生還沒有講完這節課,針對糧食的第二點和針對耕牛與種子的第三點,都只能明天去聽了。”
“一口氣自然是講不完這些的。”
朱棣倒也沒有多說什麼,今天雖然沒聽完全部的對策,但已經收穫良多了。
而且說實話,今天也沒少講了,足夠朱棣好好地消化吸收一陣子。
朱高熾掀開馬車的窗簾向外看了看,疑惑地問道。
“父皇是要去道衍大師那裡嗎?”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老和尚待在大天界寺裡好幾日沒動靜了,既然他不尋朕,朕今天便去尋他,看看他到底在鼓搗什麼。”
聊完了父子之間的閒話,朱棣便坐直身子,這是正經君臣奏對的態度了。
“諸藩那裡什麼反應?如有變故,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做好準備方案了嗎?”
朱高熾這個大皇子,作為實際上主持內閣工作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才是永樂內閣的第一任首輔。
雖然朱高熾並沒有批閱奏摺的權力,但僅僅是分流和建議兩項權力,就已經在事實上切割走了一部分皇權。
在朱棣並非全知的情況下,朱高熾可以選擇讓什麼奏摺來到朱棣面前,什麼奏摺不出現朱棣的視野裡。
當然,朱棣也有自己的訊息渠道,而且不止一種,第一種便是由道衍負責的燕軍舊情報系統,覆蓋了整個大明北方乃至漠北、朝鮮,經馬和直接向他彙報;第二種則是由紀綱牽頭重建的錦衣衛,現在觸角還只延伸到江南地區;第三種便是三皇子朱高燧負責的宮內情報系統,暗中監察包括大皇子朱高熾、寧王朱權在內的皇親勳貴藩王等。
而這也是朱棣打算去拜訪“黑衣宰相”道衍的原因之一,除了聽取內閣匯總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建議,朱棣也必須瞭解一下北方几大塞王關於獻還三護衛的真實態度。
畢竟,削藩削的就是諸藩的軍權,三護衛對於長城沿線的塞王們來說,簡直就是命根子。
但換句話說......很多自願當宦官的不就是為了錢不要命根子嘛。
所以說,只要加錢到位,命根子什麼的也不是不可以捨棄。
朱高熾自然不知道朱棣的考量,他很誠實地回答道。
“根據最近諸藩的反應,是有準備的......寧王隨父皇到南京了,代王被建文所廢,谷王開南京金川門降了咱們如今也在南京,建文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