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5 頁)
第二百五十八章 永不招安之族
李牧的話讓整個大殿為之一靜,原本正在勸告不休的大臣神情一愣,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端坐於龍椅上的張嫣心中一驚,她看出李牧有生氣的跡象,卻沒有想到竟然會如此怒火攻心,將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搬了出來,用來威壓這些大臣。
對於大明朝的永不征討之國,張嫣作為太后自然非常瞭解,熟記於心,這也是記在大明皇室祖訓中的一條重要祖訓,她沒有想到李牧也會如此熟悉。
李牧不僅熟悉,還知道明朝不徵之國都有哪些,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初次穿越的初哥,算得上是個老油條了。
在大明朝初年,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下令編纂《皇明祖訓》宣佈將朝鮮國、倭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十五個國家為大明朝永不征討的國家。
用於告誡後世子孫不得對這十五個國家恣意征討,其中也有怕後世子孫窮兵默武的意思在裡面。
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這十五個國家在當時都是屬於雞肋般的存在,不是隔著大海,就是有群山阻隔,征討起來十分不易,所以在明朝初年時期明太祖朱元璋認為,這些都是取之無用,得之勞民傷財之地。
在《皇明祖訓》中朱元璋留下這段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自不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在這篇朱元璋留下來的祖訓中,除了有十五個永不征討之國,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明朝初年的外部環境,朱元璋的注重點不在沿海一帶,而是在與大明有著大量土壤連結的西北地區的胡戎。
由於大明剛剛建國不久,西北邊患要比沿海一帶這些國家重要,那是關係國家存亡的事情,遠比征討佔領一些雞肋領地要緊的多。
隨著時間的不同,很明顯朱元璋的這條祖訓有些過時了,至少李牧認為有必要將其廢除,不過在廢除前,到可以拿出來利用一下,對這些沒事幹就會求和固守的大臣們敲打一番。
“怎麼都不說話了?”李牧看著這些不說話的大臣,漠然的說道:“太后說這些女真人枉顧大明朝歷代先帝天恩,你們竟然勸阻太后不要動怒,我大明要堅壁清野,依靠城牆之堅固守畏戰不出?”
“你們就是這樣為大明考慮的嗎?”
說著,李牧抬腳離開了龍案旁,在一眾人的注視下:“敵人已經屢次犯我大明邊疆,奪我大明疆土,掠我大明百姓,搶我大明財物,殺我大明婦孺。”
到了殿下,一步步的逼近那個剛才還在拍馬屁的官員面前,直到兩人離的很近,李牧才停下來,俯視著沉聲的說道:“本座問你們,為何我大明不能出戰,為何我大明只能固守,為何我大明要靠堅壁清野才能保邊疆安寧,為何,告訴本座。”
這話直至那拍馬屁的官員腦海深處,又響在這殿中群臣耳邊,當李牧抬起頭來,環視殿內後,再一次開口說道。
“你們位列大明朝廷權利巔峰,為內閣大臣,為兵部牛耳,你們告訴本座,對待女真這種不忠的叛臣,該怎麼做?”
說道這裡,李牧變得情緒有些激動起來。
“還是說,你們已經忘了大明國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也或者說,你們這些人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