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藝考那些事(第1/3 頁)
華國三大藝校,北電、中戲、上戲的藝考時間是錯開的,官方的說法是為了避免有‘滄海遺珠’的遺憾。
因此,絕大部分藝考生都是採取‘廣撒網,多撈魚’的模式,把北電、中戲、上戲都考一遍,這樣透過的機率可能會更大一些。
但也僅僅大那麼一丟丟,就拿17年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資料來看,北電17年共有38萬名考生報考,其中表演班報考人數為8526人,但僅僅有75個名額,錄取比例為114:1。
上戲表演班有6127人報名,但僅有25人的名額,錄取率為245:1。
如果說這個時代藝考招生的錄取比例還不算太誇張,那麼補招的錄取比例絕對令人咋舌。
像中戲95年表演系音樂劇班從補招報名的700位考生中就只錄取了一個。
對了,這個從700人成功殺出的考生叫孫紅鐳,當時25歲。
這種殘酷的競爭,甚至已經不能用百裡挑一來形容!
但藝考的小姐姐,小哥哥們還是對此甘之如飴的,樂此不疲的。
畢竟,誰都不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在自己的認知中,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位面之子’,別人只是npc。
北電藝考的時間是在2月22號,但當時景軒身在美國,正忙著facebook談判的事,沒法趕回來,只能遺憾的錯過了。
但是沒關係,還有中戲、上戲,可以選擇。
其實老實來講,圈裡有句話叫‘北電出明星,中戲出演員’。
這顯然是在調侃北電教出來的學生。
但中戲調教演員的能力勝過北電一籌這是公認的。
所以,就連北電的驕傲,張一謀挑演員的時候都是去中戲挑。
鞏莉、章字怡這些人都是這麼挑出來的。
以至於張一謀的同學,北電院長張慧軍都跟他抱怨:“你看你還是北電教出來的學生,卻從來沒在北電挑過演員。”
張一謀後來想想也是,就讓周東雨報考了北電。
所以,如果能讓中戲錄取,作為學生,那最起碼不用擔心會比北電教的差!
其實,每一場高考都是一場命運的轉折點,這句話絕不誇張。
俞敏洪如果沒有三次報考北大的經歷,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在家裡照顧那一畝三分地。
而段龍如果沒有三次報考中戲的經歷,那麼他可能只是個在餐廳打工的服務員!
但,你即便考進藝術學院,也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網上後來有個段子,叫‘北電04級無明星’,你把北電04年的學生名單拉出來看一遍,一個能叫的上來名的人都沒有!
這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班主任挑選學生的眼光不咋地,沒能像崔心琴、常儷老師那樣慧眼識珠!
第二,這個班主任教學質量不咋地。
第三,這個班主任人脈、能量不咋地。
娛樂圈裡拼的是什麼?
當然是作品。
想拿到好作品拼的是什麼,
當然是演技、人脈和關係了!
像黃壘、崔欣琴老師的學生畢業後,人家把自己學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哪些去演話劇,哪些進空政,哪些進人藝,哪些留校任教。
儘可能發動自己的關係去幫助這些學生。
像黃教主的第一部影響力比較大的戲《大漢天子》,其實就是崔欣琴老師推薦進組的。
像黃海博,當時進入瓶頸期,沒人找他演戲,他找黃壘老師傾訴,猶豫著要不要退出娛樂圈,改行乾點別的。
是黃壘老師勸他堅持下去,然後又動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