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目光轉向歐陸(第1/3 頁)
既然法蘭西帝國的海軍已經喪失殆盡,那暫時就考慮不了登陸英國本土的事情了,拿破崙只能夠將目光重新投向歐洲大陸。
而拿破崙也收到了奧地利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並且正在進行武裝的訊息,這讓他感到深深的危機感。
為了一勞永逸地擊敗奧地利,拿破崙決心佔領維也納。
通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戰略走廊一共有兩條:一條是多瑙河谷,另一條是波河河谷。
拿破崙在之前的戰役中,曾成功地取道波河河谷進軍維也納。
而馬倫哥之戰擊敗梅拉斯也是在這條河谷之中進行的。
為了防止他沿這條戰略軸線再次勝利進軍,奧地利最高當局集結了一支九萬五千人的部隊據守阿迪傑防線,由奧地利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三十多歲的查理大公指揮。
為了阻塞多瑙河谷這條戰略通道,奧軍在因河一線即奧地利與巴伐利亞邊境還集結了另外一支六萬人的部隊,由涉世未深的費迪南大公指揮。
費迪南大公年方二十多歲,不過其參謀長卻是五十多歲的老將麥克。由於俄奧的聯盟,這支部隊還得到了十萬俄軍的加入,可謂是實力非常強大。
奧軍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查理大公對付法國的義大利軍團,該軍團當時正據守著阿迪傑河防線,即維羅納至阿迪傑河與波河會合處一線。
同時,費迪南大公則經上多瑙河谷前進到其支流伊勒河一線,以期謀取巴伐利亞選帝侯二萬五千可用之兵的支援。
這是一個十分穩妥的計劃,而拿破崙只有靠行動迅速和反應靈活才能挫敗它。
拿破崙的主要目標是在俄軍到達之前進攻多瑙河谷裡的費迪南大公;但同時又要設法牽制住波河河谷的查理大公,不讓他增援多瑙河戰線。
1804年11月23日,他決定實行五百英里強行軍,把原本準備登陸英國本土的大軍團十七萬六千人從海峽沿岸轉移到多瑙河這邊來。
同時還把已退休的四十七歲的馬塞納元帥也請了出來,要他指揮六萬五千人的義大利軍團,以在維羅納戰線對抗查理大公。
拿破崙思想敏捷,實施其計劃不浪費一分鐘。他所採取的第一個措施不僅是軍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
為了確保普魯士在未來的戰爭中持中立立場,他於1804年11月1日派他的宮廷大總管迪羅克將軍前往柏林,與普魯士國王就一項密約進行談判。
作為交換條件,他願意將剛兼併的漢諾威割讓給普魯士。
接著,他又以個人名義寫信給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三位選帝侯以及黑森-達姆斯塔特的伯爵,對他們威脅利誘,要求他們與之結盟,他們勉強接受了他的要求。
這樣,他就獲得了利用他們的領土作戰場的權利,而且還為自己的軍隊額外增加了兩萬多人的援軍。
1804年11月份,晚秋的氣息中夾雜著緊張和預期。拿破崙在佈雷斯堡的臨時宮殿裡踱步,思考著即將到來的戰爭。
他知道,這場戰役將是一場決定性的較量,是他征服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拿破崙的參謀們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地圖鋪展在他們面前。
他們的眼睛裡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還有對拿破崙的信任。
拿破崙指向地圖上的烏爾姆,那裡將是戰火的起點。
拿破崙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我們必須迅速行動,擊敗我們的敵人。”
在這片土地上,拿破崙的對手是奧地利和俄羅斯的聯軍。他們數量龐大,但缺乏統一的指揮和靈活的策略。
拿破崙的軍隊雖然人數較少,但每一個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英,還裝備了進口的大明先進武器。拿破崙自信他的軍隊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