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3/4 頁)
,然形容不懼,理親王常贊其務實之風。五年,封雍郡王。十五年,獻改土歸流策,有功,進雍親王。奕慶二年薨,上親臨哭奠,諭:&ldo;雍親王厭奢靡好樸素,在朝諸臣,於&l;忠勤慎明&r;尚多有之,若&l;敬謹廉潔&r;,則未能輕許。&rdo;遂諡憲。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六子三女,嫡長子弘暉襲雍郡王,三子出繼廉親王胤禩。
恆溫親王胤祺,聖祖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興平六年十月,封恆郡王。十五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徵西陲,命管正藍三旗事務。二十年,進恆親王,詔褒其安分守己,敬順小心。三十九年薨,諡溫。
五子四女,二子弘晊(zhi,四聲)襲恆郡王。
誠英親王胤祉,聖祖第六子。凡行圍、謁陵,皆從。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好學聰敏,工書,熟經史,猶善曆法幾何之學。康熙四十年,助陳夢雷纂集類書。興平三年,上於暢春園豢養齋設科學館,下詔舉薦一技之能者進京入館,胤祉偕同洋傳教士教習西洋演算法。興平四年,陳夢雷修成《古今圖書整合》,共一萬卷,奏進,上大悅,遂下令刊印發全國。六年,進誠郡王。興平十年,命其率庶吉士何國宗等輯律呂、演算法諸書,諭曰:&ldo;古歷規模甚好,但其數目歲久不合。今修曆書,規模宜存古,數目宜準今。&rdo;十一年十一月,書成,奏進。上命以律呂、曆法、演算法三者合為一書,名曰律歷淵源。十二月進誠親王。愛結交學者文士,資助有識之士著書立說無數。奕慶元年薨,諡英。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七子二女,嫡長子弘晟襲誠郡王。
淳度親王胤祐,聖祖第七子。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天賦異稟,除通滿、蒙、藏、漢語,從傳教士處習得英格蘭、法蘭西、荷蘭、西班牙、俄羅斯、義大利等語。{shukeju }看小說就去……書客居≈興平六年,進淳郡王,諭教習皇室子弟習洋人之語。後譯西人著作無數,亦譯儒家經史,傳於遠洋之地,當朝無人能出其左右。興平十三年,奏設外語院,準之。興平十五年,進淳親王。三十八年薨,諡度。奕慶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七子十女,嫡長子弘曙襲淳郡王。
廉節親王胤禩,聖祖第八子。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興平五年,署內務府總管事。六年,命掌吏部。常下江南,肅清兩淮鹽政、河道之貪墨,民間多傳其賢。四年,封廉郡王。五年,上奉太上皇意召之,為子嗣之事言賜妾室,對曰:&ldo;子嗣乃天註定,不生強求意,妻賢淑惠,一人可抵任何妾室。&rdo;上遂回語太上皇,言辭亦多有維護,太上皇不悅,仍頷首,不復提。六年,雍親王得一子,母寤生而亡,見而憐之。雍親王與其自小親厚,念其膝下尤虛,便語過繼之事,大喜,稟上,遂記玉牒。十五年進廉親王。奕慶二年,雍親王薨,哭奠靈堂,曾數次暈厥,悲慟難當,後大病半年,上常親臨府邸寬慰之,無果,四年,薨。上嘆其思兄情切,遂葬與雍親王陵比鄰。諡節。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一子弘旺襲廉郡王。
信寧親王胤禟,聖祖第九子。興平元年,開五處港口與洋人通商,奏請南下管之,準,封貝勒。遊走廣東、福建等沿海之地,設商行定規矩,與洋人爭利分毫不讓。宗室多鄙夷商賈之事,嘗於上前責其失皇家身份,怒曰:&ldo;八旗宗室多隻知吃皇祿,不知生產,何曾知用度之物是取之於民?洋人好絲綢瓷器茶葉,從之獲利實為充裕國庫之利法。我本俗人,偏愛黃白之物,然不取民脂民膏,爾等何能與吾比之?&rdo;上擊節而嘆。宗室愧之,後漸起從商之風,破旗人不屑經商之思想。八年,封信郡王。二十五年,封信親王。斂財有方,然秉承童叟無欺之準則,誠信為本,每逢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