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3 頁)
討逆的旗號。遷獻帝於許都後,更是&ldo;奉天子以令不臣&rdo;。這是曹操的政治資本,也是曹操的政治負擔。他必須把這個包袱背下去。因為他在扔掉包袱的同時,也就丟掉了旗幟。沒有了這面旗幟,他曹操靠什麼號召天下、收拾人心?
的確,在政治鬥爭中,旗幟是非常重要的。袁術丟了旗幟,身敗名裂;袁紹舉得不高,家破人亡;孫策、呂布、劉表沒撈著旗幟,也就成不了氣候;劉備仗著自己是皇叔,把旗幟舉得高高的,也就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眼前的這些經驗教訓,曹操不會看不到。
為此,曹操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天下人表白:我曹某絕無篡漢之心!頂多也就想當齊桓公、晉文公或者周公。成王年幼時,如果沒有周公,管叔、蔡叔不就篡位了嗎?現如今,如果沒有我曹操,真不知&ldo;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rdo;。這是事實,也是麻煩。因為不準別人幹的事,當然自己也不好去幹,至少不便明目張膽地去幹。一貫&ldo;討賊&rdo;的自己成了賊,豈非真是賊喊捉賊?當然,賊喊捉賊的事曹操也不是沒幹過,但竊國畢竟不是偷新娘子,不能不講政治策略。
而且曹操自己心裡也明白,劉備、孫權,還有朝野一些傢伙,全都沒有安好心。他們有的想當皇帝,有的想當元勛,有的想趁火打劫,有的想混水摸魚,只是大家都不說出來,也說不出口,都沉住了氣,看曹操如何動作。當然,真心實意維護漢室的所謂正人君子也有。他們更是睜大了眼睛,警惕地注視著曹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倘有不軌,立馬就會群起而攻之。自己後院失火,劉備、孫權等就會幸災樂禍,火上加油,乘機作亂,同朝中反對派聯手與自己作對。這樣一來,時局就將不可收拾,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就會功虧一簣、毀於一旦。
曹操實在是太清楚這一利害關係了。好嘛,你們不說,我也不說;你們能裝,我也能裝。到時候,看誰憋不住,等不及!政治鬥爭是一種藝術,講究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到火候不揭鍋。過早地輕舉妄動是一種盲動,引而不發才是高手。曹操是高手,他沉得住這個氣。
因此,當孫權上表稱臣,屬下也紛紛進勸時,老謀深算的曹操只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孔子說過,只要能對政治產生影響,就是參政,何必一定要當什麼呢?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身上,我就當個周文王好了!
---------------
二天才與蠢才(2)
---------------
這話說得非常策略,非常有彈性,也留有餘地。它既表示曹操本人無意帝位,也不排除子孫改朝換代的可能。至於曹丕他們會不會這麼幹,那就要看天命,也要看他們的能耐了。幹成了,我是太祖;幹不成,我是忠臣。曹操的算盤打得很精。
何況曹操是一個務實的人。他有一句名言:&ldo;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rdo;只要自己實際上擁有了天子的一切,那個惹是生非的虛名,要它作甚!
曹操的策略,是&ldo;打皇帝牌&rdo;。
皇帝是張好牌。這張牌好就好在它既虛又實。說它虛,是因為這時的皇帝,不要說&ldo;乾綱獨斷&rdo;,就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完全聽人擺布,有如提線木偶。所以,它是一張可以抓到手的牌。說它實,則是因為儘管誰都知道這皇帝是虛的,是個擺設,可又誰都不敢說他是虛的,可以不要,就像童話裡誰也不敢說那皇帝沒穿衣服一樣。皇帝有個什麼吩咐,有個什麼號令,大家也都得裝作服從的樣子(事實上有些事還得照著做),不敢明目張膽地唱反調。所以,它又是一張有用的牌,而且是王牌。
</br>
<sty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