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3 頁)
七
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我都在北方工作,沒有見過漢年同志。以後一直到1955年,有時他到北京開會,遇到一起;有時我從國外回國休假,到上海,他以主人資格招待過我。這段時間,社交活動多,工作關係少,這就沒有什麼可記錄的了。至於他在上海任職期間,現在上海還有不少幹部、不少黨員、不少非黨人士,和他共同工作過,有過工作關係,有過私人來往,或者直接間接認識,他的工作成就、工作態度,他們當然都很熟悉。我不曾在上海工作過,就很難說什麼了。當然,他並不是什麼完人,任何缺點都沒有;在上海的工作,也並不是全無可以指責的地方。但就他本人而論,自有他引起上海同志們懷念他的地方。
1955年春以後,因為他和我是眾所周知的好朋《:文。》友關係,我也受《:人。》到一些嫌疑,雖然《:書。》時間很短。事後甚至《:屋。》有負責同志追問過我,&ldo;潘漢年的事你難道一點都不知道嗎?&rdo;所以對於這個案件,我也就只能躲之唯恐不及了。我知道什麼呢!他是1977年在湖南去世的,距今已5年過去了。重新來回憶這段歷史,從1926年算起,我們大家都經歷了一場接一場的大風暴,有時驚心動魄,有時也目眩神傷。黨的60多年的鬥爭經驗教訓,既有積極的,大部分是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消極的東西,有如病毒一樣,肯定地影響了黨的健康發展。從&ldo;潘揚事件&rdo;,以至&ldo;文化大革命&rdo;,沉痛的教訓,總值得時時警惕,永為鑑戒,不可翻覆。
漢年同志逝世於湖南,使我不得不想起屈原的《離騷》。如:
&ldo;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rdo;
&ldo;餘固知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rdo;
&ldo;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rdo;
&ldo;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rdo;
&ldo;依前聖以節中兮,胃憑心而歷茲。濟沉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rdo;
&ldo;站餘身而危死兮,覽餘初其猶未悔。不量鑿而正柏兮,因前修以菹醢。&rdo;
&ldo;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rdo;
幸恕徵引稍煩,聊當安魂之曲。
1982年11月25日於北京
92 對潘漢年同志的片斷回憶
劉英
我認識潘漢年同志是在中央蘇區。
1933年6月,經過長途跋涉,我從莫斯科回到瑞金,分配在少共中央局工作。潘漢年同志比我先到,在黨中央局擔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是洛甫(即張聞天)兼任的。他們在上海時就很熟,潘漢年負責文委工作,洛甫是分管這方面工作的臨時中央常委。少共中央局的駐地在下霄區,離黨中央局很近。記得剛到瑞金不久,洛甫給我打來一個電話,說今天我們要打你的土豪!那時從外面回蘇區的人,組織上都發給一筆路費,能餘下幾個錢,拿出來請客吃了,叫做&ldo;打土豪&rdo;。這天下午,我同少共中央局的幾個同志就到他們那邊去,約了十來個人,到縣城館子裡吃了。一頓,不過是熬豆腐、紅燒肉之類,卻感到是莫大的享受。這十來個人中間就有潘漢年。大家並不喊他名字,都親切地叫他小開。後來我才知道,這個雅號還是20年代他在創造社出版部時得的。他自己說是小夥計,人家則給他升格,說他是未來的老闆‐&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