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先天科舉聖體(第1/2 頁)
哈哈!
這老朱,有點意思啊。
你把連朝堂那些重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拿來詢問這些年輕的貢士了
秦楓聽了這個問題,覺得有趣。
上一個問題,可以說是大道之爭,朱元璋希望能夠了解,從上古傳下來的堯舜之道,在現在是否還適用,是應該繼承,或是否定。
然後,徐鼎臣根據之前跟自己的討論,已經給出了答案。
——為天下蒼生著想的,就是正道王道!
相信,這句話是最令朱元璋滿意的答案。
於是,找到答案之後的朱元璋,就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這第二道題,說得就更加具體,也同樣代表了以朱元璋為首的大明第一代領導核心,在治國方面出現的迷茫。
其實,現在是洪武五年,基本的治國綱領,已經由朱元璋、李善長、劉伯溫、徐達等人,共同確定了,但是具體到細節,卻依然不是很明晰。
於是,朱元璋以漢朝唐朝的盛世作為切入點,討論他們制度的異同,之後又提了一些細節的問題,希冀能找到長治久安的治國之策。
雖然問的是徐鼎臣,但這畢竟是殿試進行中啊。
所有的今科進士,兩百多人,同時開動腦筋。
也有幾人嘗試破題作答,但寶座上的皇帝陛下,都是不置可否,最多隻能算是中規中矩的答案。
越來越多的目光,又開始聚焦在唯一有座位的徐鼎臣身上。
朱元璋也不時望向徐鼎臣,心想這孩子莫非之前全是依靠他老師給的答案,真實學問並不足以成為狀元之才
【呵!】
【這孩子,只怕這會兒想得有點多吧。】
【不然,怎麼會花費這麼長時間】
【其實,剛才的大道之爭,或許對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限於眼界和閱歷,多少會有點困難,但好巧不巧地,我押對了題,鼎臣在我的觀點上,再行發揮發散,果然讓老朱滿意了。】
【可是這第二道題,根本難不到鼎臣啊!關於治國的細節,雖然看似也是高大上的問題,但其實正如那句話所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再大的國家大事,也要落實到各布政司,落實到府,落實到縣!】
【老百姓或許壓根不認識皇帝,也不關心皇帝是哪一個,他們只會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那個縣太爺,若是縣太爺愛民,他們自然就會認同,就會把這當成是皇帝的功績,從而對這個王朝,產生越來越強的歸屬感。反之,就算皇帝的政令全都是愛護百姓,但政令走不出京城,被一些亂七八糟的地方官念歪了經,老百姓難道一邊吃不上飯,一邊還得給你判斷,是皇帝出錯了,還是大臣出錯了,還是縣太爺出錯了……不可能的!老百姓只會揭竿而起,直接把你這個狗屁朝廷推翻了事!】
【所以,老朱詢問細節,是沒毛病的。】
【但是細節吧……嘿嘿,徐鼎臣從小看的是哪一位正是我秦楓主政的淳化縣啊!】
【所以,論及執政細節,哪怕因為淳化縣很小,有些皇帝關心的內容,徐鼎臣說不出來,但光憑他知道的那些,一定可以說得非常深刻,要比在場的任何讀書人,都要深刻得多!】
【看似這是回答問題,但其實……這考察的是考生的實際執政能力,假設他真的就是這個治國者,他會怎麼做,怎麼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是否真的胸中有錦繡,能夠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等等。】
【這道題,是有水平的,但好像……又撞到鼎臣手裡啦!】
【不好不好,這樣搞下去,說不定,這孩子還真能一鳴驚人呢。】
【不到十歲的狀元那真是亙古未有了!】
這番心聲,朱元璋自然是一字不漏,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