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最初的木屋仍當作書房,經過修繕,供他的子嗣後代讀書。鬱鬱蔥蔥的青竹環擁著它,投下清涼的陰翳。枝葉間靈息充沛,土壤下文脈貫通。孩子們在這裡讀書,果然人才濟濟,讓陸家成了閬州真正的。
陸宅越建越大,一層繞著一層,一進深過一進,無處不是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可無論外頭怎麼喧鬧,竹林庇護的書房依舊與三百年前一樣幽靜。
心靜,始可讀書‐‐這是先祖留下的遺訓。
從書房的西窗望出去,第一眼看到的那根青竹,筆直堅韌,蒼翠欲滴,儀態最為漂亮。
陸家的孩子們總是望著他。
讀書讀苦悶了,就託著腮幫子,咬著筆,小聲咒罵古板的夫子和嚴苛的父親。課業被誇獎了,就換一張笑盈盈的臉,眼裡綴著星辰,開著花兒,朝竹子一陣歡悅地笑。
哀怨,欣喜,相思纏綿,躊躇滿志……無數的情感從竹身淌過,喚醒了裡面沉睡的生靈。
晏琛最初形成意識時,還不能看,只能聽。屋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口音字正腔圓。經史子集,詩文歌賦,一篇連著一篇誦讀,從孩童讀到少年,從少年讀到青年。後來的某一天,熟悉的青年會牽來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那孩子用稚嫩的嗓音,讀起了他曾聽過不知多少遍的詩章。
新生,傳承,故去,惦念。
這座宅子裡發生過許多故事,血脈扶持,或者血脈相殘,超脫凡塵,或者深陷俗世。故事的每一個細節,晏琛心裡都知道。
他會刻意忘記壞的,雨水一陣疾灑,沖刷過莖幹,就只留下了美好的那些。
再後來,晏琛的靈氣日益豐沛,漸漸能附靈到別的竹物上,譬如竹筆,竹扇,竹笛,竹蓆……他學會了寫字,楷,隸,行,草,感受著筆桿起伏,逐筆研習,逐字揣摩;也學會了吹笛,感受著氣息湧流,懂得開閉如何成韻,鳴音如何清亮。
他是竹,又不只是一根竹。
他變得越來越像人,聚一團深濃的靈氣,徘徊在幽靜的書院內,依附竹物,努力學著做一個人。
再後來,他可以看見了。
縈繞了幾百年的濕霧在一夕之間淡去,迷濛的視野中,從未見過的輪廓與色澤逐一顯現‐‐青石路,窄花窗,短牆流水,抄手遊廊。藻綠的苔蘚爬進了石隙,紫粉的丁香團成了破圖。
他看見晴空裡一排排的魚鱗灰瓦,灰瓦下屋簷勾翹。屋簷下,開著一扇方方正正的軒窗。
十四歲的陸桓城倚在窗邊,看著他,嘴角噙笑。
那一刻,所有關於情愛的詩句都掙脫出了書頁,鮮活地寫進了晏琛心裡。
蒹葭,采葛,落梅,桃夭。
情竇恰初開,繾綣意難平。
千年以前,那些水墨記載的思緒,他突然全懂了。
第三章 識情
其實那時候,陸桓城並不是在看晏琛,畢竟……誰會沒事盯著一根竹子看呢?他只是在想心事,同時習慣性地,把目光停留在了窗外的青竹身上。
可那不重要。
晏琛的淪陷,只關乎一剎一眼一抹笑,從此再也離不開這個眉目俊朗的少年。
遺憾的是,陸桓城並不會每天都來書房。
他和父輩們不一樣,無意於腐朽書卷、利祿功名,反而喜歡往市井裡跑,時常沾得一身錢幣氣息回來,或者張弓騎射,攀山游水……總之,莫說祖訓,就連戒尺杖棍都奈何不了他。
好在陸桓城有一張喜愛的竹弓,晏琛想他想得受不了時,就悄悄附在弓上,被他帶出去,看心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