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第84章 阿美士德‐‐被驅逐的使團
第85章 聖赫倫那島上戰俘的忠告
第86章 鴉片換茶
第87章 耀武揚威
第88章 內破裂
結束語
&iddot;關於本書
譯者的話
二百年前,大英帝國以給乾隆祝壽為名向中國派出了馬戛爾尼勳爵率領的龐大使團,分乘五艘船隻,浩浩蕩蕩,經過10個月的航行,於1793年7月底到達天津大沽口外,並於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皇帝。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當時已是西方的第一強國。它在世界各地擁有許多殖民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而中國卻一直是東方的第一大國,雖然鼎盛時期已過,但仍統治著疆域遼闊的領土,周圍許多國家對這強大的鄰邦還得俯首稱臣。
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英國急於向外擴張,以尋求原料與市場,自然覬覦這塊遠東的沃土。正是在這種擴張主義的戰略下英國派團訪華,希望同清政府談判以改善兩國的貿易;並進而建立經常的外交關係。
中國方面由於文化背景與政治觀唸的不同,認為&ot;中央帝國&ot;同異邦的關係只能是宗主國與藩屬的關係,異邦只有歲歲來朝、俯首稱臣。長期的閉關鎖國使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對外部世界的進步與西方的科學文明一概不知,而為自己處於&ot;盛世&ot;沾沾自喜。他們認為英國是仰慕中華文明才遣使遠涉重洋為皇上祝壽的。
這場聾子的對話尚未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了。學術界爭論已久的馬戛爾尼覲見時是否下跪的問題並不單純是一場禮儀之爭,而是兩種文明的撞擊,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法國作家阿蘭&iddot;佩雷菲特先生就這一主題在1989年5月出版了《停滯的帝國》一書。該書一出版就進入暢銷書行列,半年內就售出了20萬冊。
佩雷菲特先生出生於1925年,先後在第五共和國的前三任總統戴高樂、蓬皮杜和德斯坦時代擔任過七任部長。1977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0年後又以全部贊成的票數被選入道德與政治科學院歷史部。1981年任法國最大的報紙《費加羅報》的編輯委員會主席,同時還是國民議會議員與普羅範市的市長,在法國的政界與學術界都頗有影響。
佩雷菲特早在50年代就有寫一本有關馬戛爾尼的書的想法。他在波蘭克拉科夫的一家舊書店裡偶然購得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長恰爾託雷斯基收藏的一套遊記,其中就有隨馬戛爾尼訪華的斯當東與巴羅寫的有關中國之行的書。法國人對中國的看法長期受到18世紀啟蒙時期的思想家如伏爾泰等人的影響,以為中國是一個由開明君主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國家;而英國人寫的中國遊記使佩雷菲特先生看到了另一個中國,他就想把這個中國介紹給他的同胞。
1971年他率領法國議會代表團訪華,回國後他出版了《當中國覺醒時……》一書(1973年),到1980年該書出新版本時,僅法文版就售出了150萬冊。此書被認為是法國非漢學家寫的關於中國最有份量的著作,奠定了佩氏作為中國問題專家的地位。
為寫《停滯的帝國》,作者從1980年至1988年六次訪華,參觀了馬戛爾尼使團走過的主要地方,蒐集了12萬多頁原始資料;他開啟了故宮的大門,研究了清朝廷有關接待英使的所有檔案。同時他還從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南非等地閱讀了大量未發表的內部檔案。
作為此書的附錄,他準備出三本資料集:第一本為清室檔案,1991年底已全部譯成法文,並以《中國人的觀點》的書名出版;另外兩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