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知足(第1/3 頁)
桑結大了些以後,聽到不少關於明珠的傳說,引發他對這個人物極大的興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阿伯的密室裡掛著一幅唐卡,上面繡的那個人和小廟裡的塑像一樣。他知道,這間密室裡供的是歷輩達賴喇嘛的保護神班登拉姆,這幅唐卡也掛在這裡是怎麼回事?他想不明白。
他經常問一些問題,但阿伯很少直接回答,總是讓他自己先思考,過段時間再根據他思考的結果作出解答。一天晚飯後,他陪著阿伯在宮頂平臺上散步,阿伯的神態悠閒放鬆,這個時候是提問的好時機。
“阿伯啦,把一部分人劃為賤民,合理嗎?”
五世達賴微微側過頭,他看出桑結是憋了好長時間才在今天發問的。他眺望著遠方,過了許久才輕輕搖搖頭說:“不合理。”
“那為什麼在我們藏土還存在賤民呢?”
“上個月你回家,父母給你過了18歲生日,說明你長大成人啦。回想8歲那年把你接到宮中送到哲蚌學習,阿伯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接過治理這片高原的擔子。你聰明好學,可年輕缺少閱歷,阿伯年過半百了,有些事需要逐步讓你明白。”
在這個平臺上,落日餘暉的景色不知看過多少回,但此刻桑結卻從長天落霞中感受到一絲悲壯,阿伯的關愛和倚托令他刻骨銘心。
五世達賴向後揮了揮手,兩名侍從退到遠處,他才緩緩說道:
“今天的薩迦、噶舉和我們格魯,都是後弘期發展起來的,與早期佛教根本理念相同,但也有了區別,‘賤民’就是一個例子,它是不殺生戒律的延伸,把社會上殺生的職業視為下賤職業,把從事這些職業的人視為賤民,漁夫、獵人和屠夫因為殺的是動物,還稍好點兒,鐵匠是打製殺人武器的,被視為賤民中的下等。他們被稱為‘無性有情’,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此生的命運。
“你問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可沒人敢公開講,因為這是佛經中寫的,甚至有人認為理所當然。明珠是個例外,他最後拼卻自己的性命向佛法發出呼喊和挑戰。有人質疑我為什麼給一個叛教者封神,他們不懂,明珠已經開悟了‘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的道理,他的一生是一次特殊的修行過程,此中因緣,一言難盡。”
初夏的晚風已褪盡了寒意,周圍景物也蒙朧起來。
“阿伯啦,那時您在京城,如果您在法會上,能當場封神該多好,老人不就能親自看到這一天嗎?”
“佛家不講如果,一切都在‘因果’之中。我們藏人珍惜此生,更看重靈魂。如在世封神,只是封的這一輪迴,死後封神,封的是靈魂,是封他世世為神。”
桑結細細領會著阿伯的話,他望了一眼大昭寺方向明滅的燈火,忽然想:這藏土眾生能像這般聆聽佛爺教誨者恐無二人,真不知自己前世修下何等因緣得此善果。他馬上拉回思緒接著提問,顯然,他對賤民問題有過深入思考:“阿伯啦,能有明珠這般膽識者畢竟屬於個別,既然不合理,何不取消,從根本上解決?”
“唉——”五世達賴長嘆一聲,“佛經上這麼寫,是對首戒不殺生的一種特別的、扭曲的、殘酷的強化,幾百年了,得到人們的認可,若公然否定,將造成全社會的混亂、動搖。還有一個普通人難以覺察的原因。你注意聽。”
桑結頓覺一種神秘感,身子靠過去,阿伯將他雙手緊緊握住。
“為政何者當先?”
“安定當先。”
“如何作到安定?”
“在上教派團結、清明廉政,在下生產發展、生活富足。”
“在上且不說,這在下你說的並不全對,沒有點中要害。”
在哲蚌,老師是這麼講的,自己也認為很有道理,這次見阿伯說不對,桑結便歪著頭,不解地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