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聖旨問罪(第2/4 頁)
因,解除了對第巴的誤解,又婉轉拒絕了皇帝讓自己主掌黃教之意。康熙看過後也就作罷。
桑結知道該是披露五世達賴訊息的時候了,除了其他因素外,皇帝連番召見班禪的動向也促使他立下決心,保不住會不會再次召見,或者乾脆下旨遙封,但只要靈童一坐床,自然會打消皇帝那個念頭,允諾班禪三年後再赴京應召,也是這個考慮。
桑結請欽使向皇帝上呈一封密信,其中說道:“眾生不幸,第五世達賴喇嘛已於水狗年示寂,轉生靜體今十五歲矣,前恐唐古特(即西藏)民人生變,故未發喪,今當於牛年十二月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洩!至班禪因未出痘,不敢至京,濟隆當竭力致之京師,乞全其生命戒體。”信中還說,隨後將遣一特使進京向大皇帝詳作解釋。
可派誰去呢?這件事能否圓滿解決,人選是個關鍵。思量再三,桑結決定派塔布前往。桑結已疑心上次與濟隆的談話被人竊聽,故這次在家中約見塔布,並命大毛在四周佈置便衣遊哨。
家人迴避後,桑結開門見山說明了意圖:“塔布啦,你在宮中任職,諸事知曉,請你作為特使進京向大皇帝說明佛爺相關情況,釋開疑慮。事關重大、任務艱鉅,你是一個忠誠熱血之人,雪域眾生的命運就託付你了。”
桑結說到此離座下拜,塔布趕緊上前扶住,慨然允之。
“塔布,你向皇帝主要講三個問題。一是為何沒有釋出佛爺圓寂的訊息。當時黃教剛上臺執政,教派之間關係尚未理順,各項施政舉措有待落實,特別是拉達克收復戰剛結束,數千蒙古兵駐在境內,若公佈訊息,恐生變故。這些情況你也經歷過。”
塔布點點頭。
“皇帝必定會問,後來上述各項逐步解決,為何仍不公佈,一拖15年。”
塔布仔細聽著,覺得這個問題確是不好解釋。
桑結長嘆一聲說:“其實我一片好意,反被皇帝誤會了,相距萬里,奏章上幾句話又難以說清,這回你正可當面陳述,一掃多年的誤解、流言。”
桑結站起在屋內踱了幾步,緩緩道:“因果乃宇宙大法,人們據此可上溯過去,預知未來。觀察問題,只須將相關事件依時間列表即一目瞭然。塔布,咱們不妨列個表看看:水狗年,佛爺圓寂;兩年多後,噶爾丹以緝兇為由兵出安多;再兩年多後,外蒙土謝圖汗搶奪札薩克汗之妻,後者兵敗引準噶爾騎兵為援,噶爾丹乘機大掠喀爾喀,與朝廷發生烏蘭布通戰役;又三年後,雙方第二次交手,發生昭莫多峽谷伏擊戰;前年,皇帝親征到寧夏,去年噶爾丹兵困自盡,此事才算告一段落。”這是桑結的表列分析法。
塔布邊聽邊在腦中將上述片段往一塊聯綴。
“在三次交手的間隔,噶爾丹動作不斷,可以說這15年幾乎從頭至尾貫穿著噶爾丹與朝廷之間的爭鬥。”
塔布似有所悟。
“對於噶爾丹的最後失敗,在朝野一片稱賀聲中,有一點人們似乎忽略了。試想,當初噶爾丹手握數萬剽悍騎兵,以建立蒙古大汗國為旗幟,不能說沒有號召力、誘惑力,若內外蒙古或起而響應或被潮流挾裹,今天會是何種結局?而十數載內,噶爾丹從安多到內蒙古再到喀爾喀,竟無一騎相助,所經之處,唯有搶掠牧民牛羊以為食,最後坐困待斃,試問為何?”
塔布兩眼放光,恍然大悟地說:“對,朝廷運用文武兩手,藉助佛爺安撫內外蒙古,致使噶爾丹始終孤軍作戰,不敗待何?”
桑結給塔布續上熱茶,頗有感觸地說:“我聽說當今皇帝曾講過這樣一句話:一座喇嘛廟,能抵十萬兵。不愧一代聖明之君呀。”
桑結又踱了幾步,猛然轉過身子,激動地說:“塔布,這十幾年中,我們以佛爺的名義派出多少使者、釋出多少法諭,你心中有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