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5 頁)
“看來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聰明。”
他心灰意冷,索性不去理會,翻開下一頁看一下《靈針八法》。
在他看來,煉氣的神秘功法,有些太過虛幻飄渺,玄之又玄,還不如《靈針八法》的吸引力大些,畢竟針刺手法和他的專業息息相關,所以只是失敗了一次,他就沒有去練習功法的心情了。
說起針刺的手法,最基本的不外乎是提插補瀉法,和捻轉補瀉法,而提插發輕重,捻轉的快慢,以及運針的次數,針柄方向的調控等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成了複雜的行針手法,達到補中益氣,溫裡壯陽,逐寒活血等醫療目的。
比較出名的針法有治療寒症的“燒山火”,專治熱症的“透心涼”等。
古代的針灸名家,有些也有自己常年行醫摸索後得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行針手法,施針時還要專門用長袍擋住,不讓別人看出他如何行針。
一套獨特的針刺手法對於一個針灸醫生來說,重要程度不遜色於一箇中醫的獨家藥方。
而這《靈針八法》能在《黃帝內經》佔據篇幅,毫無疑問每一種針刺手法都是曠絕古今!
靈針八法,講究循序漸進,要徹底掌握第一種針法後才能學習另一種針法,絕不能越級挑戰。
他首先從靈針八法中最簡單最基本的汗法開始學起。
這套針法主要是一系列獨闢蹊徑的針刺手法,偏向驅邪解表,能開洩腠理、調和營衛、發汗祛邪。
也是靈針八法中最粗淺的一門針法,主要對付那些邪氣剛剛侵入人體體表,而人體正氣還很充足,可以與邪氣互博,導致斂汗不出,邪不可退的外感病症。
這種時候,使用汗法,就能使人體發汗解表,邪氣自退,而不傷正氣。
汗法對針刺的得氣感,行針講究輕插重提,如魚吞餌之浮沉,偏向洩法為主。
正氣與邪氣的互博,就如同虎狼相鬥,不相伯仲,汗法能使正氣如虎添翼,一舉克邪,講究的是一鼓作氣,行針時必須一氣呵成,由慢轉快,時刻慎守經氣。
一個針灸醫生看到一門新的行針手法,就如同一個武功高手看到《九陰真經》一般,那種見獵心喜的痴迷,很難用言語表達萬分之一。
鄭翼晨從茶几下的櫃子,拿出一排一寸半的華佗牌毫針和一應的消毒工具,先在左手肘部的曲池穴進行消毒,右手持針,刺在穴位上。
只有用自己的身體來試驗針法的感覺,才能更好掌握汗法行針時的輕重緩急。
他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催行經氣,結果剛行針到一半,他發現自己用力過猛,毫針居然彎了。
鄭翼晨將毫針拔出來丟到一邊,他知道自己還是太緊張了,而汗法的成功與否,跟行針時的力度與頻率有很大關係,看來要更加集中精神到這根針上才行。
“不是吧?又彎了。”第二次行針失敗,鄭翼晨望著放在一旁那兩個彎曲的毫針,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我已經將力度控制的很精準了,為什麼還會這樣?”他用心思索剛才行針時的每一個細節,確認沒有發生任何紕漏,可是毫針彎曲卻是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
“一定有某個環節出錯了,看來要繼續練習,看看能不能發現。”他毫不洩氣,在曲池穴刺入第三根毫針。
第三次嘗試,還是以失敗告終。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次又一次失敗,毫針彎了一根又一根。
鄭翼晨卻沒有放棄的念頭,這些失敗並不是一無所獲的,起碼讓他排除了好幾種錯誤的推測。
當第九次失敗後,他終於摸到了一點思路:“原來如此,我知道針彎了的原因了。”
汗法的行刺手法,就像是一首一氣呵成的曲子,可是這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