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3 頁)
要不要了?
記得這次複選考試的時候,幾位考官就跟看戲似的,看著那些考生急的抓耳撓腮,有趣得緊。
而江陵之所以能被當今聖上點為狀元,除去他之前成績的積累,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他複選的時候所做的那篇策論。
他關於科舉的見解可謂讓人拍案叫絕!
思路的巧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這次考試的精髓其實就在於體察上意,表面上題目是要寫你對科舉的看法,但究其核心,是要你猜出當今統治者對於科舉的看法。
比如說,現在國家奉行的學說是儒家,但為何統治者要要推行儒家,還不是因為儒家學說正合統治者的意思,也符合當時國家的國情,故而儒家學說盛行,可君不見一千年前,當時國家奉行的學說可是法家!
法家這樣體系周全,對國家影響深遠的學說都能衰落變革,可見沒有一種政治是一成不變的。
一種政律的變革都需要底下人的推動,這時,有才且會體察上意的人就十分珍貴了。
大夏以科舉立國不假,然,如今的科舉選拔已然有許多弊端,一些官員普遍出現實幹能力缺乏,空會紙上談兵的特點,行政效率低下,這樣的情況必然不能漠視。
當今本就是不安於穩,主張改革的性子,差的只是一個機會,故而今年的科舉才出了這樣一個刁鑽的題目。
而在這樣的當口,江陵的觀點卻剛好戳中聖上的心口,怎麼不讓他龍顏大悅?
聖上其實當時就已經激動地想給江陵一個實幹的官職了,但是按照慣例,新科狀元一般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職位,不論將來前程如何,總要在翰林院打磨幾年的。
幾位考官好說歹說,才讓聖上收了心思,但這個狀元的名頭是怎麼也跑不了的。
當時殿試江陵獲得聖上大肆讚揚的訊息也傳到京城百姓的耳中。
這一聽就更了不得,一般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家裡有個孩子能考取進士功名都是祖墳冒青煙了,連中三元?這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江之源也罕見的對兒子噓寒問暖,這完全不符合他平時的作風,原來是聖上在得知江陵是江之源的兒子後,又把江之源叫來狠狠誇獎了一頓,說江陵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眾大臣也在私下眼紅紅的羨慕他養了個好兒子。
江之源對於兒子的事一貫不太上心,可這次江陵中了狀元讓他在聖上和同僚面前大大長臉,他也免不了對江陵和顏悅色。
&ldo;陵兒可有什麼想要的,盡可以跟為父提!&rdo;江之源又開始扮起了好父親。
江陵對於他的關心絲毫不為觸動,只是這想要的
猶豫了一下,江陵還是開口,&ldo;父親可否讓孩兒回陽城一趟!&rdo;
&ldo;回陽城?&rdo;江之源的笑容一滯,&ldo;無事你回陽城做什麼?&rdo;
&ldo;我想回陽城看看圓兒!&rdo;
江之源下意識的想說胡鬧,突然就對上江陵的目光,他一愣,想到這些日子聖上對自己的另眼相待,同僚對自己明裡暗裡的羨慕
種種在心中過了一遍,江之源終於道:&ldo;那,那你去吧,早點回來!&rdo;
江陵心中一喜,頭一次對江之源露出真心實意的笑容,&ldo;是!&rdo;
陽城。
最近因為城中出了一個新科狀元,又是連中三元,陽城的百姓與有榮焉,很是津津樂道了一陣子,然而再怎麼樣,這些事情終究離普通百姓太遠,熱鬧了一陣子,城中也漸漸平息下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