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之前因為動了大地主的利益,加上後續的購買、兼併,華東集團已經在兩淮地區擁有了近八千五百萬畝的土地。
這些土地能夠機耕的區域被圈了起來,暫時還是租給佃農,不過等農機和資金到位後,將由華東集團的農墾公司直接經營。
而那些不適合作為機耕的土地,則拍賣給那些符合條件的買家,例如華東集團會要求購買這塊土地後,必須使用多高的生產力進行生產,或是作為家庭農場,或是作為果園,或是用來種植蔬菜供應城市等等。
雖然生產力已經提高了,但在農業展上只能說是剛起步,辛亥革命之前江渝並無地方行政權。
倒是在養殖業上已經頗具規模。
江渝自回到中國以來,便開始大力展養殖業,如今華東集團旗下的養殖場多達數百個。
這些養殖場飼養出來的肉雞、肉豬、肉牛,都是送到自己的屠宰場,然後再送到各個縣城的專賣市場。
華東集團對豬肉進行了壟斷xìng銷售,就連水果之類的農產品也進行壟斷xìng銷售。
因為小攤小販太多,即誰都賺不到什麼錢,而且造成勞動力的浪費,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這些小攤小販都清理掉,讓他們去工廠上班。
壟斷方式各有不同,豬肉銷售是托拉斯,全由華東集團掌控。水果之類的農產品銷售則是卡特爾,即在華東集團的主持下,各個水果店約定距離、價格。
而這些具備壟斷xìng質的卡特爾商人,則都是華東商會的外圍成員。
作為外圍成員的小商人,也一樣要遵守華東商會的規矩,否則他們的生意就做不下去。
如果他們能夠遵守,並表現出較為出sè的經營能力和道德水平,那麼華東商會當中就會有人來牽拉,讓他們的生意做得更大,層次也做得更高。
兩淮行政總署對於市場的整頓,並未引起太大的民怨,因為那些失去原先生計的小攤小販都被安排到工廠去做工了,個別釘子戶則被抓起來勞改了。兩淮行政總署對待百姓,有好的一面,也有無情的一面。
正所謂亂世用重點,亂世的法律要讓人怕你,而盛世的法律則是要讓民風更加淳樸,因此江渝並未完全按照普通法體系來構建法律。
這年頭就是亂世,凡事沒那麼多功夫和你扯皮,乾脆就是快刀斬亂麻,不服從zhèng ;fǔ的大方針,還鬧事的,那就抓去勞動改造幾個月。
還敢鬧?
繼續勞改,對不起,這次不是幾個月了,最少也得勞改你一年半載。
壟斷就是勞動力的充分利用,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有時候壟斷會失去進步的動力,但這並不是問題。
在壟斷的同時也可以互相競爭。
例如一個被華東集團所壟斷的行業,華東集團可以分別成立兩到三家公司,讓他們互相競爭,而且是良xìng競爭。
同時市場上還會出現一些挑戰者,例如一些人擠進壟斷行業,並且在華東集團的優勢競爭力之下還能生存的企業,證明其經營手段很成功,華東集團可以對其進行收購,在華東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之下,在黑白兩道的壓力之下,沒有什麼企業不妥協。
當然,被華東集團收購有更大的利益,這種收購併非是要出賣所有股權,在華東集團控股之後,經營者能獲得龐大的資金及人脈,也不會再有什麼針對xìng的惡xìng競爭。
這種模式並不新鮮,美國國際財團就是這麼搞的。
農業上的壟斷自然也是有的,在推廣農機的同時,江渝正在建立辛迪加。
農業上採用托拉斯壟斷不太顯示,而辛迪加壟斷方式卻比較合適,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