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第3/3 頁)
飛機,併到處空降,打跳躍式的作戰,北非、中非的殖民統治鏈條被迅速摧毀。
在南非戰場,有三十萬中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向南非英軍發動進攻,還有二十五萬則進攻莫三比克、辛巴威、尚比亞、坦尚尼亞。
剛果地區,則由奈米比亞十萬陸軍士兵解決,因為從北非和中非都不好進入這一地區,因為那裡有熱帶森林,從西南非是進入那一地區的最佳方向。
大量的補給船從中國沿海各港口出發,向非洲地區運輸作戰物資。
飛機、戰車、子彈、炮彈、炸彈,以及軍用罐頭、巧克力、香菸等等物資,中華民國此時經濟發達,工業實力強大,打仗已不似當年復興軍時期那麼寒酸了。
每名參戰士兵,每天可以領取5元的戰爭津貼,不過財乃耗神,戰爭比的就是命硬,因此一部分錢將在他們回國後領取,每個月只發放50元的零用錢,不過50元可不少了,很多士兵第一個月拿到津貼,便拿去購物了。有的買墨鏡,有的買手槍。
購買手槍的風氣非常流行,很多士兵認為擁有一把手槍,在戰場上能使他們增加生存機率。不過也有很多士兵對此不屑一顧,認為手槍在戰場上並沒有多大用處。
香菸、巧克力、水果罐頭都是大量供應,香菸是品質上好的,用來補充熱量的巧克力也是絕對不偷工減料的。
肉類供應也很充足,如果是上前線的話,那就只能吃肉罐頭了。如果是在後方一些,有從國內空運到戰場上的鮮肉,或是船運來的冷凍肉。素菜、水果也經常在空執行列。
“這是我見過最奢侈的一場對外戰爭,中華民國的對外戰爭中,從未有過如此奢侈的後勤供應。儘管這彰顯著中華民國在物質上的強大,但讓人擔憂的是,這會不會腐化中國士兵傳統的吃苦耐勞的作戰精神?”一名戰地記者扛著攝像機傳回了中華民國士兵作戰時的後勤補給情況,並在電視臺播出。(未完待續。。)
正文 第112章:海外生產兵團
ps:元旦二更!
確實太奢侈了,很多士兵上戰場,就像是野外踏青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