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第4/4 頁)
房不理想,將不能大規模上映。
不過拍電影的利潤雖然高,但更大的利潤是電影院賺去的,財團給電影公司留下了足夠繼續拍攝的利潤空間。而財團則經常投資大成本影片,用最好的劇本,最好的導演。最好的演員。然後包裝出精品大片,向世界各國發動文化入侵。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當民眾的物質得到滿足後,整個國家的民眾的風氣也將慢慢得變得淳樸起來。物質滿足了之後,則是精神的突破。而中國百姓身上的自私、貪婪等缺點也將慢慢消失。
中國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性格,那是因為中國的科學體系太高階了,從而產生精英文化。精英們有長期忽視普通民眾所需要的物質建設,加上中醫太牛逼,導致人口不斷增長。
人一多,又缺乏物質生產的擴大化,那麼也就造成物質財富的緊缺。為了生存,普通民眾只能爭奪緊缺資源了,爭奪過程中人性就佔據了上風,從而壓制了靈性。但是統治者又道德高尚。屬於先天狀態,而老百姓又屬於後天狀態,這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法則體現。
西方人的科學體系儘管低階,但是他們的是普通文化,從而重視物質財富的生產,加上西方人古代醫學不發達。隨便一個瘟疫就死上一大片人,人口一直無法快速增長,也就沒有物質上的匱乏問題,因而老百姓不愛去動腦去爭奪資源。人性也就未能佔據上風,從而使西方的普通民眾充滿靈性,也比較淳樸。而西方的統治者則十分的貪婪、自私、邪惡,這又是陰陽之道的體現。
戰後,中華民國的物質財富不斷豐富,老百姓得到滿足,不需要互相爭奪,靈性也就會慢慢恢復。性格也就更加淳樸、自然。
相反,西方人的戰敗,導致物質財富的減少,未來西方人內部將為了生存而用盡各種進行社會資源的爭奪。那些不愛動腦子去想這些的普通民眾,就會發現日子越來越難過了,這時候也就只能去爭了。腦子一開動,人性就佔上風了,各種道德敗壞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當然,中國這種人性佔上風的問題,也和文化資訊量太大有關係。資訊量一大,人學的東西多了,自然也就進入後天狀態了。也就不夠淳樸了。但中國的文化是精英文化,學得精通的人,也可以進入先天。因此中華民國在教育方面,高等人才培養都是培養偏才,只要精通一個領域就行,甚至是一個領域內還進行各種分工。不能成為高等人才的學生,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資訊量灌輸,並適當學習道家理論,以免破壞他們的靈性。
學習,這是一種人類發展所產生的負擔。原始社會根本不用學什麼,但科技越發達,學的東西越多。儘管不可能無限增長下去,因為根據物極必反的定律,資訊量一旦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必然會出現能讓人不用學就能掌握知識的科技。
很多時候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己,還不如說是為科技社會承受壓力而浪費十幾年的時間。
因此中華民國沒必要搞這些。那些複雜又沒有創新的重複性產業,就交給其他國家發展。就像是山姆帝國後世將軟體開發交給印度人去搞一樣,先由山姆帝國搞出軟體最有技術的那一部分,然後再把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交給印度小工去搞,從而減少對本國民眾的精神摧殘。
技術開發也是如此,後世山姆帝國的科研體系當中吸納大量亞裔,這些亞裔成績好,但是靈性不足,於是一些繁瑣的工作就交給這些亞裔科研人員去負責完成。而山姆帝國的科研人員則負責用他們的靈性去進行創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