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這是德國侵佔青島後的情景。一九一四年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以向德國宣戰為藉口,派兵接替德國人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侵佔了青島和膠濟鐵路,控制了整個山東,就這樣由德國人換成了日本人,奴役山東人民的仍然是帝國主義分子。袁世凱為取得日本人的支援,竟以拍賣國家權益為條件。象賣國條約二十一條的簽訂,特別是對山東的出賣,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加上日本人在青島和山東的侵略行為,比德國人更加殘暴,當然,也同樣引起了山東人民的強烈反抗。青島,是工人集中的開放城市,自然也就成了反帝、反封的先進地區,革命總是隨著壓迫而產生的。有革命者,也有反革命者,有在帝國主義者面前怒目挺胸的反抗者,也有奴顏婢膝的乞求者,一邊是勇士,、邊是奴才。這在洋勢力所及的青島,是異常分明的。康生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了二十年,接受這方面的影響,是必然的。究竟康生在青島接受了什麼?那在他以後的行為中會逐漸地流露出來。
當然,還要看他所在的家庭對他的影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地主階級並不完全遵守他們的舊禮聖規。
儘管他們家裡擺滿了四書五經、文房四寶或者古玩古畫,但對帝國主義的洋大人,卻畢躬畢敬,對舶來品垂涎三尺。康生之家,除了固有的封建性之外,也儘量地追求買辦性,對侵佔青島的德國帝國主義想方設法去靠攏。
1 高密城西門名通德門。
禮賢中學是德國侵佔青島之後的第三年,即一九○〇年由德國同善教會牧師理察。衛立姆(ri插rd wilhe)創辦的。衛立姆是一個基督教徒。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