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兄弟們又來活了(第1/2 頁)
短片和他預想的差不多,不過成片經過劉君的剪輯,變得更為有電影的質感和韻味。
短片基本是以洛南個人的旁白為主,配合上人物動作和運鏡,將一個人簡單又不簡單的一生緩緩道來。
尤其是當主人公離開家鄉到城市打拼這一段,影片上的彈幕數量一下子多了不少,都是清一色的「我也是」、「太真實了」、「在?把監控拆了」。
片中的洛南一臉呆滯地看著手機,機械地把飯菜喂進嘴裡,像是一臺毫無感情地餵食機器。
經過特殊處理的濾鏡,看起來特別像是在給一個歇工的機器上機油,接下來又要投入重複枯燥的勞作當中。
彈幕內容也變成了「心酸」、「生活不易」。
當影片中的主人公花費大量精力完成專案卻吃力不討好時,當主人公獲獎沒他背鍋有他時,彈幕又變成了「和我一樣」、「人到中年各有各的憂慮」、「傻X老闆」。
直到短片的末尾,劉君特意消除了洛南猝死倒下的聲音,讓整個影片變成了無聲的升格鏡頭。
有些時候,沉默反而能起到震耳欲聾的效果。
也是這一幕,徹底點燃了觀眾們的情緒,彈幕幾乎蓋住了整個影片。
「淚目」!
影片下方的評論區很快變成了觀眾們分享各自心酸經歷的樹洞,大長篇地講述自己如何在公司裡成為透明人,如何在人到中年弄不清活著的意義,如何在一生碌碌無為且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也有人在討論演員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猝死的那一刻,真實又嚇人,心酸又苦悶。
也有一部分人認出了洛南,知道他曾經是某家公司的主播,由於經常看到洛南在深夜直播賣貨,他們漸漸懷疑這個短片就是主播自己的親身經歷。
底下評論到處@來@去,大家都想@洛南的真實賬號,但沒人想到,洛南壓根沒有註冊個人賬號。
“看來我或許應該開設一個私人頻道,上傳點影片,也能賺點宣傳點數。”
洛南認真地思考這個方案。
影片確實是結結實實地火了,不管是播放量還有話題量都在飆升,這對大冬他們一家初創工作室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事。
轉型初期是最難熬的,沒有名氣的工作室必須要有出圈的作品才能有立足之地。
很多工作室奮鬥幾年都沒有機會出圈,最終不了了之。
大冬在電腦前反反覆覆地刷著評論,他和劉君這兩天什麼都沒幹,一直在耐心且細緻地回覆觀眾的留言。
“找洛哥來演真是太好了,其他人根本演不出這種效果。”大冬時不時地感嘆一聲。
一旁的劉君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道:“你今天已經說了一百零八遍這句話了。”
“你就說是不是吧!”
劉君找不到話反駁,只好同意:“是。”
“找洛哥來演真是太好了,我以前還想著只有20萬播放量,居然到了……”
說著說著,大冬抽過一張紙巾,擦了擦眼淚。
他的桌子上,已經堆滿了用過的紙巾。
劉君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得了吧你!誰看自己拍的短片會看哭的?”
“我這人就是敏感了一點,怎麼了嘛!”
劉君聳肩:“隨你便吧!”
說完,劉君也默默地開啟了自己已經看過七遍的短片,眼眶溼潤。
洛南戀戀不捨地關掉了網頁。
“原來我真人上鏡是這種感覺,挺奇妙的。”
一旦人對自己的相貌感覺都會和其他人看到的自己有所偏差。
看鏡子中的自己覺得自己又帥又有型。
到了外面,旁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