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是條漢子(第1/2 頁)
經過一夜休整的汾陽一師士兵,精氣抖擻的開始起床收拾個人衛生和帳篷,三人一組,兩個在收拾帳篷棉被,另外一人正拿著鐵製飯盒,夾在土塊上生火燒水。
這些士兵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燒上熱水,泡上點茶,加入點糖和鹽,補充點體力,就著茶,罐頭和餅乾也就不那麼難吃了。
今日的路程近三十多里,麻貴要求必須在日落之前,抵達延安城,因為前方先鋒團已經告知麻貴,叛軍在將延安城附近的縣城村莊糧食搜刮一空後,就往西北方向撤了。
先鋒團緊緊跟隨在叛軍一里地外,但叛軍將領很狡猾,在多個岔路口進行分兵,導致先鋒團不得不延誤一些時間,將情報收集整理後,才能傳遞給後方的麻貴知曉。
三十多里地,汾陽一師計程車兵全力奔跑起來,只用了不到半日就趕到了延安城外三里處,為了防止被叛軍伏擊,麻貴事先讓一個團計程車兵先行前往城下,與城內守軍取得了聯絡。
城內守軍告知,叛軍已經在兩日前就離開了延安城,延安知府陸由期更是親自出城,迎接汾陽一師的到來,隨即便朝麻貴這個總兵訴起苦來。
“這些叛軍將城外百姓糧食全都搶奪一空,連牛羊雞鴨等牲畜都不放過,帶不走的就殺,簡直就是喪盡天良!”
“如今整個延安府城存糧僅夠城內百姓一月食用,若是要供應城外百姓,只怕延安府要鬧上饑荒不可!”
“麻總兵,您看能不能從大軍口糧之中,勻一點兒出來,”知府陸由期低聲下氣的對著麻貴說道。
現在軍政分家,武將前往地方,不再受地方官等管轄,陸由期這個知府,想求麻貴這個總兵辦點事,都得有一副求人的語氣才行。
“這個只怕是難辦,我大軍輜重還在後頭,且也只夠大軍一月食用,若是分給地方百姓,到時軍糧不足,兵士們鬧將起來,可不辦!”
明軍本身就沒有義務,將軍糧分給地方的百姓,即便是受災,明軍前來,也該是官府的事,與他們無關。
“哎!”
聽到麻貴的婉拒,知府陸由期嘆了一口氣,現在只能是寫信往長安求援,再將城內糧食進行調集限量分配了。
他這個知府,總不能看著自己治下的百姓,餓死在城下,但凡死上幾個,那朝廷到時追究下來,他這個知府,就算是混到頭了。
麻貴帶著汾陽一師計程車兵,在延安城下,短暫休息,全軍用過午餐之後,這才重新整備趕路。
到達延安城後,前方先鋒團的資訊就不斷的匯總到麻貴手上,麻貴這會對叛軍的動向,瞭如指掌,他拿著臨來時,汾陽府交給他的簡易延安府堪輿圖,思索著這夥叛軍,到底在兜兜轉轉的想要幹什麼。
叛軍不知道明軍先鋒團裝備瞭望遠鏡,還以為明軍不知道他們的具體動向,還自以為是的一路故意留下一些灶地,企圖迷惑後面跟隨的先鋒團。
但他們完全不知道,遠遠跟在他們身後的先鋒團,用望遠鏡將他們的所作所為看得一清二楚,就連他哱拜幾時進出自己的主帳,先鋒團的斥候都瞭解的明明白白。
麻貴帶領著八千五百名汾陽一師士兵,穿過被叛軍襲擾搜刮過的保安縣時,看著這些在黃土地上呆坐的百姓,全都是被叛軍禍禍過,無糧入鍋嗷嗷待哺的人。
這些人,麻貴作為主將,沒有辦法對他們伸出援手,也沒有義務,畢竟不是後世的那支受百姓愛戴的軍隊,麻貴不懂得幫助百姓,他只能做到約束手下士兵,對民秋毫無犯即可。
在古代,兵匪一家親,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沒有受到過先進現代化思想教育的軍隊,全都是舊時代軍隊,有時是人,有時還不如鬼!
麻貴是將門之後,他父親致仕之時,已經是大同總兵,而他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