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叛軍席捲(第1/2 頁)
延安府
內城知府衙門處,衙役們正將一張張文書,糊上漿糊,張貼在知府門前的告示牆處,這些告示內提及的內容,全都是這次朝廷新法告民條例。
其中關於官田統一改為民田的條例,最是讓百姓高興,再者內中提及的拖欠糧差一律作廢,百姓們也是歡欣鼓舞。
延安府本身就是陝西布政司的一個窮府,境內稅賦時常拖欠,百姓生計困頓,就連攤派,知府衙門都不怎麼向這些窮苦百姓下手,實在是榨不出啥油水來了。
在延安府這,反而是那些地主大戶們,被延安知府時常加稅攤派,地主們也沒有多餘的餘糧,給知府衙門這麼薅了。
以往延安知府都是會上報長安布政使,言旱災之事,不求免除稅賦,能少交一點,也是好的。
長安自然是知道延安府這邊的條件的,隆慶帝當初登基時,對於陝西布政司動不動就請求減免稅賦的摺子,也是看得憂心不已。
洪治帝還是太子時,就常派遣御史前往陝西各處,進行實地探查,到底是不是真的連年大旱。
御史的回信中提及,地缺水而裂,人畜少飲,及之河床見沙,人馬具能行,而舟已掛之高處。
對於陝西各處的缺水情況,是千百年來,地理環境被破壞導致的,要洪治帝一時想出解決方法,是不切實際的。
只能是戶部撥銀,分攤各府縣,進行水井探挖,先把人畜飲水問題解決了,農田就只能是靠天了。
同時洪治帝命各地水泥坊大量生產水泥,透過各種途徑,運輸入陝,修通各種水渠,同時調運蒸汽機等,安置在各個水庫河堤處,進行人工運水。
陝甘寧地區雖年降水不斷減少,但境內河道還是不少的,依靠著水泥修建的輸水渠,蒸汽機日夜不停地輸水,這是洪治帝唯一能做出的改變了。
府衙內,知府陸由期才剛吃完早餐,撫著自己心愛的鬍鬚,正喝著餐後消食茶,就見一衙役慌忙的跑入內堂來,過門檻時,還被絆了一跤,撲騰了幾下才站起來。
“做啥,這般的慌張,”知府陸由期小聲的訓斥面前喘著粗氣的衙役。
“大老爺,不好了,邊關有急報傳來!”
知府陸由期眉頭一皺,伸手拿過衙役手中的文書,此時他內心的擔憂,還以為是關外韃子又入寇了,只是這還未到入秋時節,怎麼韃子這會就來了。
待他撕開公文信封,看到裡頭的公文後,才嚇了一跳,“好賊子,竟敢造反!”
公文乃是定邊鎮遊擊馬承光命人發來的,內中寫道:寧夏五衛,聚眾起事,賊眾過萬,席捲而來,花馬池守禦千戶所狼煙四起,標下未及出鎮,賊兵已至,定邊被困,望陸知府救援!
不等知府陸由期消化完公文內容,又有一個衙役慌張跑入,將一份寧塞堡的緊急公文遞交給知府陸由期。
見到公文內容,陸由期大驚失色,這寧塞堡距離延安城不過兩百多里,距離定邊堡有百多里地,叛軍攻伐之快,竟然這般快的就攻破了定邊堡,圍困了寧塞堡。
這下陸由期有點兒坐立難安了,按照叛軍這速度,要不了多久,就得兵臨延安城下了。
這可如何是好,為今之計,只能是先向長安稟報寧夏邊軍突然反叛,連破數堡的緊急公文,期望長安都府衙門儘快調集兵力過來圍剿了。
但此時昏了頭的知府陸由期,並沒有想起,都指揮使張維忠也在前往寧夏邊鎮的巡視之中,本來是前往視察一年一度的‘防秋’的。
這下好了,‘防秋’演練是省了,叛軍來了,各地都得進行實戰了。
延安四城門在知府陸由期的命令下,開始嚴加警戒,入城百姓各個挨個盤查,防止叛軍混雜在百姓之中,潛入城來,進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