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那便打個賭吧。 二更合一(第4/6 頁)
得要勤加練習吶。”
七娘說完這些,便挎著一竹籃的小錢錢回家去了。徒留楊玉環一人在原地,下意識攥緊了衣角。
楊玉瑤與京中好友告別完,回頭就看到么妹愣在原地。
她笑著上前:“好了好了,叫我們玉奴久等。走吧,這就回去與阿孃會合回蜀中。也不知阿耶近日獨自在蜀州處置政務,做的順不順心。”
楊玉環回頭,又望一眼七娘離開的方向。
她想,這長安城果真藏龍臥虎,非等閒之輩能吃得開的地方。
七娘連日來在東市做著小本生意,很快,就吸引到了長安官宦們的注意。
他們不想注意也不成啊。
七娘賣的牙刷揩布得各府主母喜歡,很快就在貴婦仕女之間門風靡起來。誰家若是沒有幾柄骨質植毛牙刷,都不好意思出門赴宴與人說話了。
就連張九齡的正頭娘子譚氏都得了兩幅。
於是,張大郎今日一下值,就被他家娘子捉去,試用新的植毛牙刷。
張九齡向來以風度自持,聞言也不拒絕。
譚氏便從小木盒裡掏出配套的青鹽來:“噥,這小七娘子的東西當真是精品,連揩齒鹽都配好了。只是這鹽瞧著不像是官鹽,粒子倒是比官鹽還細膩一些。”
張九齡聽到“七娘”兩個字,下意識的神經一動:“哪個七娘子?莫非是近月來在長安收取廢餘糞汙的小孩兒?”
譚氏點點頭:“就是她,長得玉雪可愛的,腦袋也聰明。”
張九齡連忙道:“把她那鹽包給我瞧瞧。”
譚氏見他滿面嚴肅,連忙遞了過去,張九齡捻了捻顆粒,觀色之後又放在舌上嘗一口,眼前一亮:“這不是官鹽,但確實比官鹽還細膩些,澀味也更弱。”
這極有可能是七娘的獨家秘法。
譚氏還想說些什麼,張九齡卻如獲至寶,口中噙著那根植毛牙刷都忘了,撩起袍角便往府外奔去。
譚氏扶額嘆惋,該不該告訴郎君,近日他的風評變得奇奇怪怪呢?
張九齡才不在意那些虛名。
他一路直奔興慶宮,求見聖人,直到高力士出言提醒,才反應過來手裡還握著一柄牙刷。
李隆基笑他:“怎麼,九齡近日操勞的竟連揩齒都顧不上了,下值回府才有時間門?”
張九齡連聲告饒,又鄭重地掏出寶貝鹽包,呈交給高力士:“聖人請看,這是七娘近日為了給京師高門貴婦兜售這植毛牙刷,隨刷附贈的青鹽鹽包。”
李隆基挑著眉笑了:“七娘又鼓搗什麼賺錢呢。來,讓朕瞧瞧。”
然後,他就被震撼到了。
到底是帝王,臣子面前不至於失態,但此事確實非同小可。
時值開元盛世,大唐鹽業仍舊比較吃緊,精鹽是隻屬於上層貴族才有的奢侈之物。作為下層百姓,往日是很難吃到粗鹽的,如青鹽這般的精鹽那就更不用提了。
須知此時的大唐,吃公糧者皆承尚書省符,《大唐六典》更是嚴格規定了丁男(青壯年男子)每日得鹽二勺五撮,而女子和老邁男子給量減半。
相比之下,軍士給鹽卻可以達到每日半合,足足是丁男的一倍。
唐人軍中用鹽量奇大。
一方面是因為唐軍以醃漬物為副食,製作這種便宜易儲存的醬菜肉脯,耗鹽量便大得多;另一方面則是征戰創口需要殺菌,他們治療刀槍劍戟傷,主要以孫思邈的金創“地黃膏”為主,那也需要用到很多鹽。3
軍中除了人還有馬匹,大唐軍馬蓄養自設立“四十八監”後,到開元十三年,已經足足七十萬六千匹。
一匹軍馬一月要用九升鹽,全大唐軍馬月耗鹽量,也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