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下午開庭,法官傳喚了最後一個證人,即那位&ldo;東食西宿&rdo;的姑娘。何人聽不懂她的陳述,但是可以看到她在哭泣,特別是在辯護律師提問的時候。不知為什麼,楊先生一直沉默不語,沒有給何人翻譯或解釋。
下午3點鐘,法庭調查結束了。接下來是公訴方和辯護方的法庭辯論。首先是檢察官發言。這是一位中年男子,看上去精明強幹。他站在與法官席同等高度的公訴人席上,胸有成竹地講了起來。他的發言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辯護律師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由於辯護律師席位較低而且她身材矮小,所以她講話時必須抬頭看著高高在上的法官。這與檢察官講話時居高臨下的姿態形成鮮明的對照。然而,根據法庭上人們的表情來看,辯護律師的發言相當精彩。
法官讓被告人做最後陳述之後,便宣佈退庭。法官和陪審員將一起對案件進行評議。楊先生解釋說,法國的陪審員職能與美國的不同。在美國的審判中,陪審團負責認定案件事實,法官負責適用法律,二者分工明確。但是在法國的審判中,法官與陪審員沒有職責分工。他們一起評議,共同表決。在投票表決時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才能作出有罪判決。
何人和楊先生隨著人群走出法庭,站在明亮的走廊裡,等待宣判的時間。據說至少得等兩個小時呢。何人看了看手錶,知道這正是楊先生每天去教堂的時間,就問他是否在這裡等候宣佈判決。看來楊先生對這個案件的審判結果很感興趣,因為他居然放棄了去教堂的生活習慣。這讓何人感到幾分驚訝。走廊裡等著聽判決的人們分別聚在一起,或站或坐,小聲地談論著。
楊先生帶著何人參觀了法院的設施。何人是第一次走進外國的法院,自然對一切都感到新鮮。當然,有很多房間的門是鎖著的。當他們回到一層側樓的走廊時,何人看見旁邊有一些小單間,沒有門,便走了進去。裡面只有一張長條桌和兩把長椅。楊先生說這是供律師和當事人談話和休息用的。兩人便面對面坐在了桌子兩旁。
坐了一會兒,楊先生突然問:&ldo;你一定聽說過&l;自由心證&r;這個概念吧?&rdo;
何人點了點頭,&ldo;是的,但是我一直不太明白它的含義。好像是唯心主義的東西吧?&rdo;
&ldo;這不能怪你,你又沒有系統學習過證據法。別說你啦,國內的一些法學家都沒有真正弄懂這個概念的含義。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們認為自由心證是唯心主義的證據觀,其實質就是讓法官在審判中不顧客觀事實,隨心所欲,想怎麼判就怎麼判。這完全是對自由心證的誤解和歪曲。我告訴你,要想準確地把握這個概念的含義,我們必須瞭解它產生的歷史淵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咱們有些學者就是這樣,整天批評別人歪曲事實,斷章取義,其實他們自己就經常歪曲事實,斷章取義。&rdo;
&ldo;究竟什麼是自由心證呢?&rdo;
&ldo;自由心證是一種自由證明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法律不對證據的採納和採信做出限制性規定,完全讓法官或陪審員根據自己的良知和經驗作出判斷。你明白我的意思嗎?&l;心證&r;本是個佛教術語。唐朝就有&l;燃燈坐虛室,心證紅蓮喻&r;的詩句。這就是說,法官和陪審員在裁判的時候,對案件事實的認識一定要達到排除一切懷疑的認知境界。&rdo;
&ldo;您認為這個案子會怎麼判?&rdo;何人饒有興趣地問。
&ldo;我希望法庭能判被告人無罪。&rdo;楊先生閉上了眼睛。
何人看見走廊裡的人們紛紛走向法庭,便告訴了楊先生。於是,他們站起身來,跟著人群進入法庭。由於以前在法庭裡發生過宣判時旁聽群眾騷亂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