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十年(第1/3 頁)
17年,莫道奔赴了新的戰場,繼續進行著作為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涯。
在對約特國戰爭中的一方首領完成採訪過後。
時間繼續流逝。
同年七月。
約特國的戰爭進入到一種高烈度的階段。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華新社約特國分社大部分人進行了撤離。
只留下了莫道及少數幾人,負責約特國內的報道工作。
約特國內。
宣稱為了正義而支援約特國內反對派的米國海外基地部隊,對約特國內各大城市進行了輪番的無差別轟炸。
在約特國分社所在城市遭遇轟炸時,莫道帶著攝像機,對約特國城市所遭遇的轟炸進行了如實的實時報道,
多次有航彈在莫道報道點不遠處爆炸,
看得一眾關注報道的觀眾膽戰心驚的同時,
也最直觀看到了約特國城市內,大量非軍事建築受到的轟炸。
民居,街道,基礎設施,醫院,圖書館被炸塌,普通平民,婦女兒童乃至傷病人員被炸死。
硝煙在約特國的城市中各處瀰漫,殘酷的景象透過莫道的報道,直觀呈現在每一個關注報道的觀眾面前,反覆衝擊著人們的心靈。
同時,約特國官方首領再次接受莫道採訪,藉助莫道的報道渠道進行發聲。
這個時候,約特國內的官方媒體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聲音。
廣播電視系統被摧毀,網路上也受到嚴重的掣肘。
米國在網路上,反覆宣稱是要推翻這位約特國首領的獨裁統治,宣稱在解決這一點過後,會結束一切進攻和軍事行動。
雖然這位約特國首領是當初完全契合西方規則被選上臺的。
藉著莫道的採訪報道渠道,這位約特國首領近乎悲壯地說道:這是米國的入侵和劫掠,即便約特國淪為地獄,他也不會投降。
而因為莫道越來越強的影響力,以及無差別轟炸城市這件事情本身實在不人道。
米國在國際輿論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國家聯合會安全會議多次召開,就約特國停火問題進行討論。
雖然這件事情上多數中立國家都支援停火。
但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比當初克爾納問題還要艱難。
而事實也是,在安全會議上,相關提案一直無法透過。
米國以各種理由就硬拖著。
安全會議上的討論基本就始終沒有結果。
而同時,約特國內,自稱是約特國反對派武裝的力量再加快了,加重了攻勢。
同時,似乎是為了警告莫道。
之前隨著天堂谷被搗鼓後,銷聲匿跡的對莫道的人頭懸賞。
又在悄然出現在了阿菲卡洲等區域。
同年九月,
在莫道的建議下,約特國分社剩餘人員,除莫道自己外,全部撤離分社。
僅留下莫道,繼續對約特國內的戰爭進行報道。
這時候,整個約特國基本都淪為了戰場。
莫道就在這戰火紛飛,子彈與炮火隨時可能飛過的地方,來回穿行,持續做著關於戰爭的報道。
他的報道中,涉及到戰場本身,戰火下的普通人,士兵,約特國的將領。
採訪了在轟炸中被掩埋的瀕死者,拍下了被炸塌醫院外,望著醫院廢墟目光發神的醫生……
到最後,隨著局勢的過於惡化。
除了米國那方的隨軍記者外,莫道的報道成了這場約特國戰爭下的,唯一的,第一手現場報道來源。
國家聯合會門口,米國使館門口,
反戰人員高舉著的牌子上,基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