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第1/2 頁)
不過熵是封閉系統、孤立系統裡的概念,而這些區域顯然都是開放的,地球也是一個開放系統,無時無刻不和外界交換能量。
但顯然弱平行宇宙和本宇宙這兩個相同的大型封閉系統,會有某種物理機制量化各自內部中的熵,並在疊加轉換過程中,因為某些區域的熵值差別較大而產生輻射。
按理說,熵本身不會對人產生直接的影響,哪怕一個人處於極度混亂的系統裡,讓他感到不便的是沒有有效能量可以使用而導致無熱能取暖、無能量飽腹、無動能行走,而不是熵這個概念直接對人類發動攻擊。
但現實中有些現象能提供借鑑和理解,如電勢差,一隻小鳥站在高壓線上不會觸電,是因為小鳥體型很小、兩爪距離很短,兩爪之間的電壓也就是電勢差很小,因此流經小鳥身體的電流很小。換隻大鳥如老鷹,或者人,碰觸高壓線就會立即觸電。
同理,人類處於充滿熵的宇宙中,也因為相對於宇宙而言尺度太小,熵不會對人類產生影響。但弱平行宇宙的存在,就如同多了另外一個導體形成電流迴路,讓兩個宇宙的熵有了「勢差」,從而對小小的人類產生傷害。
因此李教授將這種因三十二日而起的異常輻射命名為熵差輻射。
目前檢測到的熵差輻射的有效劑量還很低,不會傷害到人類的身體。
但問題是,熵無時無刻不在變動。尤其在地球上,因為人類活動時常使得熵低的區域變得熵高,也會透過工業製造使熵高的東西熵值降低。花草樹木也在時時刻刻吸收能量、傳遞能量、消耗能量,這都在改變著熵。
地球上的熵如同一鍋沸騰的水,此起彼伏。
而三十二日,因為人口大大減少、時間流速不同、部分人的銷毀行為,使得兩個宇宙中地球上的熵差越來越大。
李教授透過對過往多次熵差輻射收集的資料建立了一個模型,發現熵差輻射的劑量是呈指數增長的,並且隨著時間發展,熵差輻射出現的區域越來越多。現在,隨便哪條大馬路上也能在三十二日出現時檢測到低劑量的熵差輻射,部分熵差較大的地方,應該要立即安排人撤離那片區域,否則將會被熵差輻射影響。
按照他的模型估計,大約再過四五次三十二日,熵差輻射就足以對人體產生致命傷害——全地球的人類。
所謂的弱平行宇宙,從來不是予取予求的資源倉庫,而是不動聲色的死神。
作者有話要說:
熵的定義其實還有點複雜,不像我說的那麼簡單。我記得有本書用了很形象的房間的例子來解釋,但我翻了好幾本沒找到,只能按照我的記憶和理解舉了一個簡化的例子,意思就大致是那個意思,小說裡需要用到的理也就差不多是這個理,有序無序的差別,大家理解就好。
第101章 4月(2)
羅彩雲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報告, 神情漸漸凝重,合上檔案時,沉默了許久。
半晌, 她才說道:「雖然報告裡將各種證據羅列得很清楚, 但我還是要問一句, 沒有誤判的可能性嗎?」
李教授搖搖頭:「實際上,上個月我們就已經弄出了熵差輻射的增長模型, 並預估了這次三十二日的輻射劑量。檢測結果和我們預估的資料在正常誤差值內。我們還和國外的一些同仁交換過意見,他們也基本上意識到了熵差輻射的存在。」
「有挽救的辦法嗎?」
李教授苦澀道:「我想不到任何辦法,或許有吧, 比如讓三十二日徹底消失, 沒有兩個不對等的熵, 自然也就沒有熵差輻射, 但這顯然不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了,就算有辦法, 我們也很難在四五個月內找到,即使這個危機能讓全人類聯合起來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