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5 頁)
一個香囊上看到的詩句。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人間第一流。
又有一句,前身姑射冰相似,今代潘妃玉不如。
嗯,不知這兩句都是哪兩個丫頭寫的?很有文采嘛,回頭我也給賞。
皇后嘆道:“你這丫頭……唉,你也很不容易,如今可算是苦盡甘來了。你也是我和陛下看大的,當年太后就最是寵你,我們這些做媳婦的常說,太后娘娘若是菩薩,只怕你便是菩薩身邊的善財龍女。”。
她輕拍著明蓴的手,沉浸在往事的追憶中。
“只是卻少一個善財童子,龍女童子,才能湊成一對金童玉女……這些打趣的話兒,當日還是老十四家裡的先說出來。後來人人都傳,人人都笑,太后也常說,她這個龍女,必是不肯輕易許人。我們都說不知哪個有福氣的能得了你去,誰曾想,唉……”。
那些久遠的、久遠的回憶,像是人生錦袍上,最秀麗的花朵。雖然陳了、舊了,也是最值得珍惜誇耀的。
事後想來,那時的歡喜,是多麼的無謂而空洞。
然而沒了這樣的空歡喜,人生又怎麼還有意味。
明蓴雙目之中,湧上悲哀似的淚意,皇后驚醒道:“你瞧瞧我,大喜的日子說這些,該打該打。好孩子,你先回去,換身鮮亮的衣服,打扮得亮麗些,晚上還有好時辰呢,太后見了也必定歡喜的。你的燈先擱我這兒,過會子我遣人給你送去。”。
明蓴靜了片刻,拜謝去了。
我看著她,看得入迷。
她的睫毛也被淚水染溼了,唇邊卻噙著一絲說不出是釋然還是歡喜的笑意。彷彿很悲哀,卻終於解脫。彷彿又有了希望,卻對這個世界失去了眷念。
這種複雜又矛盾的美,這種含淚帶笑的神情,足以傾國傾城。
很久之後我回憶起來,才恍然明白。當時的她一定是知道了殉葬的事情,早已失去了生的希望。千秋節那天聽了皇后的一番話,想起彼岸仍有慈愛的太后,心中漸漸擺脫了對死亡的恐懼。
其實,生已無歡,死又有何苦。
明蓴走後,我湊到皇后面前申請去瞧瞧宣貴妃的文燈:“婢妾也想瞧瞧是個什麼稀罕物什兒。”
皇后答道:“我非要留下,就是備著你們來看的,你瞧去罷,別弄壞了。”
我頑笑道:“主子娘娘英明,婢妾雖然粗笨,也想跟著靈巧人兒學學。”
皇后搖頭嘆息,把我趕開了。
你們?除了我,只怕是備下了等著弘暉來看吧。皇后已經不年輕了,長期以來對兒子的渴望讓她無時無刻不想見到弘暉,偏偏弘暉又這麼忙。
只能愛他所愛,好他所好。
這樣的母子之愛,也是一種枷鎖吧。
我想起還在襁褓之中的弘瞻,搖頭好笑,我無法想象這樣的感情會在我的生命中出現,我永遠也不會為了另外一個人如此奉獻,我永遠也不會把其他人置於自己之上。
哪怕是明蓴,我為她做的事,也從不違揹我自己的利益。
順水推舟,這是我喜愛一個人的方式。我把這件事完全變成我自己一個人的,不需要任何人知道,不需要對方知道,不需要回應,不需要同情,這樣子,不好麼。
像弘暉那樣,像陛下那樣,多累。
明蓴做的就只是最普通的文燈,普通的光滑的紅錦,在頭上結了一個淺黃色的瓔珞。放在今日進上的文燈裡,簡直就是素淨到出挑。
但這一絲一縷,甚至一片竹篾子,都是明蓴親手挑、親自做的。
燈上寫了四句話。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我回去之後問過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