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第1/2 頁)
如果有這個小糰子同行,就算要應付汗阿瑪的各種問題,至少私底下有弟弟陪著,跟他說說話,心情也能放鬆不少。
太子摸摸他的頭:「所以,小七知道那句『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是什麼意思了嗎?」
胤祐搖頭:「不知道,太子哥哥你告訴我。」
「就是說長江、黃河、淮水和濟水,這四條河流直接匯入大海,是所有河流的代表。這次咱們跟隨汗阿瑪一同出巡,主要就是為了考察黃河河工。」
胤祐問:「河工是什麼意思?」
「就是治理河道、防止水患。」
胤祐還是聽不懂,什麼叫治理河道,什麼叫水患,一時半會兒太子也解釋不清楚,他還得回上書房繼續下午的騎射課程,便答應小糰子,等明日出門的時候,在路上慢慢向他解釋。
康熙這一趟出門,聲勢比前去木蘭秋獮的時候小多了,人數也少了許多,前前後後加上親衛和侍從也不過數百人的隊伍。
出發那天,康熙、皇貴妃、太子以及隨行官員皆身著朝服,胤祐難得也換上了朝服,脖子上掛著一串朝珠,小大人似的跟隨在阿瑪和額娘身後。
胤祐跟著額娘登上馬車,一路上興奮的撩開車窗的簾子往外張望,看著馬車駛出午門,往北京城外駛去。
其實和上次去木蘭秋獮沒什麼不同,他歪著腦袋看出去,只能看到一眼望不到頭的侍衛和侍從隊伍,老百姓都遠遠地跪著,一聲一聲喊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根本看不到北京城的繁華景象。
皇上畢竟是帶著這麼多人出門,走的也不快,出了城,他們便在一處行宮休息,將繁複的朝服脫下來,換上輕便的行服。
出了北京城,他們的下一站目的地便是山東,這一路上有許多胤祐沒見過的風景。無論是一座山還是一條河,甚至路邊一塊兒大石頭,他都有問不完的問題。
皇貴妃治不了他,休息的時候,只能放他去和太子同乘一輛馬車。
太子也是自幼養在深宮,大不了就是年幼的時候跟著汗阿瑪去過幾次京郊遊歷山水或是狩獵。
對於北京城周圍的那些地方,雖然瞭解一些,但知道的也不多。
遭遇弟弟的「十萬個為什麼」,太子已經很努力為他講解,但仍是有所不及。到了後來,他們越走越遠。許多地方太子也說不上來究竟是哪裡。
他們這一路出行的路線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規劃好,皇上所走過的地方,必定有官兵在幾十里外開道,晚上休息的行營也早已安排妥當。
帝王正值精神和精力最旺盛的年紀,趕了一整天的路也絲毫沒有疲態,到了晚上還能把河道總督靳輔傳到徑前,瞭解目前黃河沿岸的情況。
用過晚膳之後,胤祐帶著他的新隨從在行營的花園裡玩耍。
康熙說他年底就四歲了,也不是小孩子了,身邊不能總是宮女老媽子圍著,該有個太監近身伺候。
正巧每次他去乾清宮,小太監趙誠總是寸步不離的在身旁伺候著。康熙見他對七阿哥一片赤誠,又是梁九功的徒弟,做事謹慎,話少且勤快,看來當初的小懲大誡果然起了作用,便將他賜給了胤祐。
胤祐從地上拾起一片落葉,他們見過這種樹葉的形狀,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樹?」
「回七阿哥,這是欒樹。」
回答這話的人不是趙誠,是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
胤祐抬起頭來打量這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人,天太黑看不清長相。
「奴才給七阿哥請安。」
「你是……」
「奴才姓李,七阿哥看奴才眼熟嗎?」
「噢……」胤祐作「恍然大悟狀」,「是李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