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2/2 頁)
稱得上嚴苛。
——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併群賊,克平天下。
曹魏的屯田對恢復當時的生產很有用,但是弊端也很明顯,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甚至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但是其實是被迫而來的。
以屯田做應急之策,效果的確極好,既能安置流民,又能開墾荒地恢復生產,只是對屯田計程車兵和百姓來說,日子實在過的艱難。
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時候願意屯田,天下大亂,只要有口飯吃讓他們幹什麼都願意,屯田種出來的糧食和官府五五分四六分甚至二八分他們都能接受,一旦天下太平,再讓他們接受忙活一年卻要上交大部分糧食,顯然不太可能。
曹魏的屯田如此,洪武年間的屯田比之有所改進,但是本質卻沒什麼區別。
軍隊依靠衛所屯田,不光恢復了北方的生產,還借屯田之利將勢力範圍進一步深入到遼東河西以及雲貴一帶。
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各地情況不同,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不僅能解決軍需,發完餉銀後甚至還有盈餘。
這讓朱元璋自豪無比,說出「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豪言」的政策同樣沒能持續多久,戰爭一結束便走上了下坡路。
所謂亂世用重典,沉痾下猛藥,屯田只能在大亂之世,作為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之策來推行,等到天下太平,百姓自然也想恢復傳統的耕種模式,屯田的高租稅以及軍事化管理就不適合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