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這個苗子,的確是個「好苗子」。
別人不聽朝廷的命令,好歹還找個藉口敷衍一下,這位可好,上來就把朝廷的面子往腳底下踩。
王司徒差點被氣的吐血三升,馬日磾身為太傅,三公之一,豈是他袁公路說關押就關押的,說什麼為了朝廷的面子徵討孫堅,分明他自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馬日磾畢竟是錄尚書事的太傅,長安朝廷缺不得他,王允數次派人前往南陽要人,都被袁術不軟不硬的給擋了回去。
他忙著討伐逆賊孫堅,有什麼事情等他打完孫堅再說。
袁術這邊風風火火拉起大軍,兗州那邊的孫堅和曹操也沒閒著。
兗州境內的百姓實在太少,想要恢復生機不能只靠現在這些人,恰好青州黃巾軍肆虐,不少青州百姓拖家帶口逃難出來,曹操一看有人,立刻派人去青州邊界招攬流民。
他們不怕人多養不起,就怕人不夠多。
兗州原本的官兵戰鬥力實在太弱,曹操不準備直接用他們,他手下的兵不說像呂布孫堅的兵一樣驍勇善戰,至少也得看得過去,不能是臨陣脫逃之輩,與其訓練現有的這些已經被打破膽的兵,不如重新招募新兵來訓練,原本的那些兵就劃出來土地讓他們種田。
人力非常寶貴,即便不會打仗也不能閒著。
原煥給的屯田之法相當詳細,但是落實到實處,細節方面還是得曹操自己來調整,有孫堅麾下那些兵馬鎮守兗州,再有夏侯兄弟和曹洪曹仁於手下聽命,曹操一頭扎進內政的大坑裡,將屯田事業進行的如火如荼。
越深入瞭解屯田政策,越覺得遠在中山的兄長是個曠世奇才。
曹操先從東郡開始,將招攬來的流民分到不同的郡縣,沒有直接以賑災的形式發給流民糧食,而是按照竹簡上的對策,採用「以工代賑」的法子來讓流民安頓下來。
流民千里迢迢背井離鄉逃難出來,為了活命什麼活兒都能幹,兗州境內久經戰火,官署房屋水渠官道等各種地方都要修繕,做一天工給一天糧食,既能儘快恢復兗州的繁華,也能讓流民有事可做,不至於閒著沒事聚眾生亂。
曹孟德每天忙忙碌碌,精神卻越來越好,每天看到那些和他一起忙碌的流民,都會感嘆一聲:兄長真乃神人。
內政事務繁雜,身邊暫時又沒有能幫他的人,曹操天天忙的不可開交,偶然間聽到袁術豎起「討孫聯盟」的大旗前來徵討兗州,反應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袁公路小氣鬼,這是知道烏程侯不聽他的話跑去了別處氣瘋了啊。
真是的,他打得過烏程侯嗎?
曹操揉了揉額頭,轉身去找孫堅,不是他看不起袁術,而是關東聯盟的時候已經看清了那些人的嘴臉,要是袁紹打過來他還能緊張點,現在打過來的是袁術,那就象徵性的關心一下吧。
關東聯盟十八路諸侯,誰不知道袁術手下戰鬥力最強的就是烏程侯孫堅。
就像如今在袁紹麾下聽命的麴義,那人原是韓馥的手下,叛逃之後跟了袁紹,韓馥大怒派兵攻打,結果根本不是麴義的對手,正打不贏只好忍著,沒忍幾天就把州牧的位子讓出去了。
袁公路這是想重蹈韓馥的覆轍,派兵攻打烏程侯,打不贏之後忍著,然後把手底下的地盤讓出來?
這也太客氣了吧。
曹操出了官署來到軍營,找到孫堅後直接開門見山,「文臺,袁公路那討孫聯盟,究竟是怎麼回事?」
「孟德不必擔心,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懼。」孫堅剛回來不久,看到許久未見的曹操還有些驚訝,「青州來的流民安置好了嗎?我聽說最近徐州也不太安穩,如果有餘力的話,要不要連徐州的流民一起接納?」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