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3 頁)
王國維憂憤異常。5月30日,溥儀的侍臣金梁從天津跑來北京看望王國維,就是這種感覺。
王國維痛感時局急變,事情無法做下去了;又擔心天津的溥儀小朝廷,他曾極力勸說左右侍從懇請皇上快快搬遷,以防不測,但那些人居然不代為轉告,王國維激憤得幾乎要哭出來。
金梁說了些安慰的話,說著說著忽然說到頤和園,王國維喟然長嘆:&ldo;今日乾淨土,只有這一泓彎水了!&rdo;金梁回憶說,王國維這時已決心投湖自盡了。這離自殺僅三天。
其實更早一點可能已下了決心。死前十天,王國維拿出去年秋天定稿的《觀堂集林》補編目錄,對門人趙萬裡說:&ldo;這是我近年來精心寫出來的,幸好現在定稿了。日後刊印補編的時候,都可以依次編入。你有空的時候,要為我次第作副錄。&rdo;趙萬裡後來才想到,這也是打定了死的主意。
也就在6月1日這一天,清華研究院放暑假,師生們在工字廳開惜別會。姚名達記得當時情景,如在目前,心痛欲裂,不知此一惜別,竟成永訣也。姚名達說,餐前聚坐,眾人談笑不拘形跡。有向大家談蒙古史料的,那就是王國維。共有四桌宴席,歡聲沸騰。只是王先生那一桌,寂然無聲,不知先生是有所感而不快樂嗎?或者是這一席的同學們都不善辭令呢?但大家正暢談別情,沒顧得上這邊冷清一角。宴席將盡時,梁任公先生忽然起立致辭,歷稱同學們成績優秀,說是我院如果繼續努力,則辦成國學重鎮是沒有問題的。大家都恭敬地聽著,靜安先生也點頭,但不說話。
散席了,王國維像平時那樣,跟大家告別,並沒有特別之處。竟沒想到他此時是死別諸生,而這個宴會竟好像是促先生之死的。姚名達念師心切,不知該怎麼怪罪自己才好。別後不久,他和同學朱廣福、馮國瑞同遊朗潤園,往回走時經過兩院,朱君忽然問:&ldo;王老師家在哪裡?我竟沒看過一眼!&rdo;名達說:&ldo;何不去拜方一下?&rdo;到了王國維書房,空無一人,僕人打電話去南院陳先生家,原來正在陳家,於是等了一會兒,王國維就回來了。幾個學生提了好多問題,非常虛心,先生是言簡意賅,回答精闢。這樣談了一個小時,晚飯都擺上桌了,才起身告辭,王國維把學生們一直送到庭中,這是他一向的慣例。
到了晚上,又有謝國楨等人造訪,問起陰陽五行說的起源,又論及某位日本人研究干支的得失。談到時局的時候,王國維神色黯然,好像有避亂移居的想法。
其實在白天開宴會時,學生衛聚賢曾勸王國維到山西去避難,王國維說:&ldo;沒有書,怎麼辦?&rdo;可見移居避難的想法一直有,但死志基本抱定了。
送走了謝國楨等人,王國維又回到書房批閱試卷。批完後,寫好《遺書》,放在懷中,像平常一樣安睡了。
這不是好兆頭。這種安睡是大事將出的訊號,但一般人怎麼能有此預感?
有人就是這樣:自殺多次未於是,都是因為親友攔救;後來悄然自盡,誰都不知道。此前多次未成,易使人產生僥倖心理。
1927年6月2日,這是清華學校放完暑假後的第二天,王國維八點鐘去公事室,九點鐘向湖南籍助教侯厚培商借二元銀洋,對方無零錢,借給他五元紙幣。十點鐘左右,他僱用校中一洋車,前往頤和園,購一張六角門票,於是走進園子。6月初的頤和園,正是一片生機,萬綠叢中,湖波蕩漾,垂柳飄拂,山花照影。湖邊喬木挺秀,灌木叢生。又有小橋流水,蜿蜒於山巒之間,柔情可人。在東堤和南湖島之間,十七孔橋盡情舒展,靜靜地躺在湖面上休息。萬壽山上,亭廊樓閣依山而立,錯落有致,而智慧海雄踞萬壽山頂,似有醍醐倒灌之勢。頤和園與清華園同在西郊,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