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定檔,噁心人(第2/4 頁)
。”
看來經典的歌曲,不管在什麼時空,都是一樣受歡迎的。
即便這個世界華夏風還沒普及,照樣能夠征服觀眾的耳朵。
最後。
謝葵帶著法務部的同事,心滿意足的離去。
林夕則是和白露回到家裡,開始享受他們最後一晚的二人世界溫存。
明天白露就要動身前往劇組了。
恐怕短時間內,兩人都沒機會見面,只能每天打打電話,看看影片以解相思之苦。
……
轉眼間,一週過去。
《華夏風》的籌備工作進行得比想象中的要順利很多。
主要是星沙電視臺的招牌還是足夠響亮,即便這些年來地位已經不像原來那般穩固,被越來越多的後來者追趕,但依然還是地方衛視老大哥。
當要舉辦新節目,而且還是寄予眾望的王牌節目,只要給的合同價格不算太低,被邀請的歌手一般都不會拒絕,會給星沙電視臺這個面子。
所以七位歌手很快就敲定了。
至於場館、道具、樂隊這些,星沙電視臺經驗豐富,更不是什麼難題。
要不是‘中視’那邊,邀請古典文化界幾位大咖作家、詩人時動作有點慢,現在節目第一期估計已經開始了。
不過。
即便中視的速度慢了一點,那些文化界的文人架子比較大,但在名聲和金錢的吸引下,還是紛紛被說動,開始作詞。
然後確定的參賽的歌手,再和這些歌詞作者聯絡、相互碰撞火花,探索合作、演繹的方式。
這是《華夏風》和林夕之前參加的《我們的歌》,截然不同的地方。
之前《我們的歌》是每一場比賽,都會事先組好隊,然後可以算作是雙人pk,組合與組合之間的對抗。
歌手雖然負責演唱,直觀的呈現出結果,但詞曲作者之間的比賽才是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
但《華夏風》就不同了。
詞曲作者完全在幕後,不會固定跟某位歌手合作,也不會參與比賽。
參賽的只有歌手。
歌手可以選擇這些歌詞作為自己比賽的新歌,也可以自己創作,又或者動用自己的關係、公司的關係,找能寫華夏風歌曲的幕後音樂人合作。
總的來說。
節目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很純粹,本質目的是對華夏風歌曲的一次推廣,看哪位歌手帶來的華夏風歌曲質量更高,演繹得更好。
至於參賽歌手的咖位,有高有低。
比如有一位年紀已經超過五十歲,上個世紀就已經拿下過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位列天王行列的老前輩藝術家,吳友亮。
吳友亮現在人氣自然是不復巔峰時期了,雖然資歷、地位足夠高,在歌迷中影響力也大,但其實可以說是過氣歌手了。
邀請他參賽,除了有一定噱頭,可以拿出去宣傳之外。
對於節目組的收視率,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但吳友亮在很早以前,他的作品中就有類‘華夏風’的歌曲,比如武俠、江湖這種。
當時很多樂評人對於吳友亮的評價,就是他唱歌,能感受到一股‘俠氣’。
所以從這個方面,吳友亮和華夏風很契合。
這也是節目組邀請他的主要原因。
除了老前輩天王,節目組也邀請了,這些年來一直被稱為網路歌手的汪嘉城。
汪嘉城雖然被主流歌手稱之為網路歌手,但其實資歷也不淺了,已經在網上發歌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曾經還被人戲稱為‘企鵝音樂’四巨頭之一。
大致意思是說他的音樂格調比較低,有點非主流,只受小學生的喜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