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第24章 聖軍整編(下)
接下來,馮雲山在聖軍中又頒布諭令,製作聖王大印,對下轄主要將領官職重新授予,重發官照。
武將方面,升林鳳祥為土官正將軍,越級升羅大綱為金官副將軍,李開芳為炎官副將軍,升劉勝邦、白暉懷為御林侍衛,職同副將軍,梁立泰為木一總制,蘇三娘為水一總制,胡大妹為水二總制,盧七升為監軍,陸順德、何賤苟、陳德風均升為軍帥。
其餘羅大綱的族兄羅瓊樹和羅大綱的兒子羅飛德都由旅帥升為師帥,仍在羅大綱帳下聽命;譚紹光、鄭元伯、蔣天益、何祿等更越級授師帥職。陳天仕、陳水太授旅帥職。陳玉成、江忠義、範汝增、林始發、譚體元、林啟榮皆授予卒長職。
說到江忠義,他唯一的任務便是,以身說法,勸說在押的清軍俘虜投降,確定不降的或者罪大惡極的清兵,也由他帶人執行斬首,如此一來,他再也回不了頭。
儘管這樣,在他身邊,還始終跟著一臉警惕的譚體元,時刻監督著,即便譚不在,也會換其他聖兵盯著。
文官這邊,黃玉昆仍為殿左一指揮,黃益芸為聖軍總拯危急,職同總制,吳如孝任聖軍副總典買辦,職同總制,周勝坤任聖軍副總典聖庫,周勝富任聖軍副典硝,曾玉珩為聖軍典機匠,曾觀瀾為聖殿承宣,謝享才、何見機均為聖殿簿書。
當天便開始全軍整編,廢除原有太平天國後一軍至後四軍番號。
將原後一軍改為聖一軍,從新加入鄉民中挑選強壯者二千四百人,加上原有二千八百將士,共計能作戰的牌面將士五千二百餘人,勉強達到一軍完整編制的四成,既保證了基本編制,又不失戰力。
另外為幫助聖一軍從後勤俗務解脫出來,集中力量作戰,馮雲山又再配以百分之二十的非作戰牌尾比例,予以輔助,不佔聖一軍編制,聽從聖一軍指揮,從牌尾、輜重營中補入夥夫、衛生清掃、漿洗、守衛巡查等後勤輔助人員一千餘名。
聖一軍由新任金官副將軍羅大綱統率,陸順德任軍帥,羅瓊樹和羅飛德任師帥。
原後二軍改為聖二軍,亦與聖一軍類似,從新入鄉民中挑選二千五百餘人,加上原有的三千五百名將士,共計能作戰的牌面將士六千餘人,配以非作戰的牌尾部隊一千二百餘名。
聖二軍由新任土官正將軍林鳳祥統率,盧七為監軍,陳德風任軍帥,譚紹光、鄭元伯任師帥。
又將後三軍後四軍全部解散,新成立聖三軍,新附天地會眾均納入其中,合計七千餘人,因招兵時在大帳外四處樹立大旗,上書道州營,故此眾人又稱聖三軍為道州大旗營。同樣配以非作戰的牌尾部隊一千五百餘名。
聖三軍由新任炎官副將軍李開芳統率,水一總制蘇三娘副之,何賤苟任軍帥,蔣天益、何祿等本地人士任師帥。
另外,又單獨設定聖王御林軍和後勤軍兩軍。
聖王御林軍由殿左一指揮黃玉昆統轄,含親衛營、細作營、監察營。
劉勝邦領親衛營,目前暫時只有親衛二百餘人。梁立泰領細作營,有細作二百餘人,大部在外探查訊息,又從解散的後三後四兩軍中,挑選其中能戰女兵補入四百餘人,編進細作營,加強細作偵查力量。白暉懷領新成立的監察營,暫時從細作營中抽調十數人,專司監察各軍將領之責。
後勤軍,暫由馮雲山親自統領,含女護營、繡錦營、器械營、輜重營。
挑選八百年輕者,皆編入女護營。剩餘一千五百婦女,皆入繡錦營,由梁立泰之妻廖大妹統管,負責紡織布匹,縫製軍服旗幟。
女護營仍由胡大妹統領,由黃益芸日常教授醫理,專司傷病聖軍將士的救死扶傷之職。器械營和輜重營暫由剩餘的童子軍和原輜重牌尾等組成,分別由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