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塵埃(第1/2 頁)
“是的。”
敖青說道:“前輩之前說,山中所住之神仙,名為菩提祖師。這讓我聯想起了一個故事。傳說,老君西出函谷,化胡為佛,釋迦牟尼看到老君在西方的傳道布法,也受到了啟蒙,於是就在一棵菩提樹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覺悟成了佛陀。”
樵夫微微點頭。
這件事情,不是什麼秘密。三界中甚至很多凡人都當成趣事,口口相談。
而樵夫身為菩提祖師的弟子,更加明白,這其中因果。
但是,這跟“求道路”有什麼關係?
不待樵夫詢問,敖青便說道:“傳說佛祖乃無垢身,那菩提樹,亦是無塵無垢。但是一顆凡樹,怎能無塵無垢?所以我在想,定然是因為有人時常拂拭菩提樹,其方才無塵汙垢。佛祖也當是如此,佛祖本是一個凡人,豈能是無垢身?他定然是以菩提樹為鑑。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樵夫再次點頭:“此話有大道理也。”
南海中,觀音菩薩也不自覺頷首。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世人都以為佛祖出生無垢。事實上,很多聖人、神聖,甚至是人間帝王,都有類似的傳說。
但是,真實的他們,也並不是出生即是通明一切,知曉一切的。
都是後天的努力,才一步步,有了如此之成就。
時時拂拭。
這是一句簡單,但卻難以做到的道理。
若是凡人都能夠做到如此,那世間或許便不會如此渾濁了。
然而。
這和“求道路”,還是沒什麼關聯吧?
樵夫用疑惑的眼神看向敖青。
敖青繼續說道:“可是既然是人,肉體凡胎,就一定會惹上塵埃。即使勤加拂拭,也只是不斷反覆的過程。永遠不能得到真正的‘清淨’。所以我便在想。若肉體凡胎不得清淨,那魂魄呢?人的魂魄先天而生,本就是最為純粹的存在。若看破本質,洞悉‘菩提’,則自無塵埃汙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轟!
此話一出,頓時,猶如晴天霹靂一般!
樵夫先是一怔,旋即不由哈哈大笑了起來:“好悟性,好悟性!”
南海觀世音菩薩,也終於明白,為何敖青能夠走完“求道路”了!
因為,這“求道路”,看似是通向“大道”,實則,是通向“菩提祖師”。而菩提祖師何以成道?便是因為“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兩句偈子,幾乎可以將菩提祖師悟道之前,通明菩提心的經歷,完全概述出來了。
而所謂的“求道路”,也是如此。
路本身,有阻礙,有限制,有“塵埃”。永遠不能到達終點。這就是“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而當敖青看到的不是路的本身,而是“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時。
路的實質,就會被揭露出來。
終點就在心中,就在眼前。因此,哪有什麼限制,哪有什麼阻礙,又哪有什麼“塵埃”?
因此,終點就在敖青的身前!
這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所以。
敖青才能夠度過求道路。
或者說他度過的並不是真正的求道路,而是,菩提祖師的……心路!
菩提心路!!
觀音菩薩站起身來,目光仔細向敖青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