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四境(第1/2 頁)
三日時間,對於敖青來說,不過彈指瞬間。
他在方寸山中游覽賞玩,回過神來時,已過了三日。
時間流逝之快,如白駒過隙。不過回首之間,便已到了如期之時。
鐺!
洪鐘大呂,赫然響徹。三星洞中,振發出一道厚重的鐘聲。
敖青算著時間,也正好到了,遂站起身來,不急不緩,朝瑤臺走去。
時至清晨。瑤臺之處,菩提祖師看似隨意地坐在臺下。那樵夫,也沒有來到這裡。
看來鐘聲,只是祖師提醒自己時辰已到。倒並無“召集”之含義。
說起來,《西遊記》中,祖師麾下弟子不少,還有道童小仙侍立左右。
但是,敖青這時來到,也不知是比那孫猴子早了多少,除了祖師和那樵夫師兄,三星洞中就沒有第四個人了。
當然,這倒也是正常的。畢竟那些所謂的“弟子”,怎麼看都不像是得了祖師真傳的。
“拜見師父!”
敖青來到瑤臺,便向祖師行禮。
祖師微微點頭,道:“徒兒,你來了?你在我方寸山中,已度過兩百年歲月,雖然此前你並未拜師,但為師對你多有了解。你我師徒,倒也不必如此多禮。”
敖青道:“弟子謹遵師命。然自弟子來到方寸山中,為師父恩賜諸多,銘記於心,豈敢失了禮節?”
敖青此番話,乃是真心實意的。
雖然他正式拜師,僅僅是三日之前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其實自從他踏入這片“心界”時開始,他就已然承了祖師恩情了。
那三道考驗,處處玄妙異常,乃有莫大機緣。而且樵夫對敖青的提點,多半也是來自祖師的授意。因此二人那時雖無師徒之名,卻早就有了師徒之實!
祖師看敖青這般謙遜,也是異常欣喜。他露出些許欣慰,笑道:“也罷,你倒是條懂禮節的龍。徒兒,你既拜了為師,又要學道,可知道這世間道術,因緣為何?”
敖青道:“弟子雖有些許耳聞,但卻不真切。譬如弟子知道,佛門脩金身、法相,道門有金丹、元神。而天庭眾神,則各自掌握世間之權能。至於我龍族,多以天賦神通為主要。”
菩提祖師微微頷首:“不錯,你所說的,都是這世間所存在的法力。佛有佛法,道有道術,神有神職。似你龍族這般瑞獸,也是天生就有著諸般神通,呼風喚雨,不在話下。不過,若以修行境界而論,世間修行法,卻可分為四種……”
菩提祖師緩慢道述,為敖青講解這世間修行。
卻原來,這世間修行之法雖有萬千,但終究殊途同歸,但凡是在修行路上,大體可分為四個大境界。
這四個境界,分別為“凡”、“仙”、“聖”、“道”。
凡境,則是未曾踏入修煉門庭之境界。小到世間凡人,大到瑞獸,兇獸。都屬凡境。
所謂“凡”,乃是“帆”之含義。寓意於苦海之中,孤帆遠航,難能超脫之意。
仙境,則是透過修煉,達到“逍遙”之境界者。
所謂“仙”,即長生仙去,從人從山之意。可獨善其身,長生不老,或有種種神通,能斬卻慾望,逍遙自在。
而世間仙人,無論是天庭仙神,還是西方的羅漢、比丘,大多都是“仙境”。
聖境,乃是有大智慧,大德行。順應天意,救度萬生。
所謂“聖”,本意乃是豎起耳朵傾聽之狀,意為教化。聖境之者,明事理,通天數。
於法力,亦可以洞察三界,鎮壓一方。乃至於開闢天地,徹查前後因果。
對應的乃是諸如觀音菩薩、真武大帝這般神聖。
而“道境”,則是通明道果,監聽大歲月之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