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仁政仁政啊 快樂的童年(第2/3 頁)
“再有一點,我知道咱們朝廷會徵收人頭稅,也就是算賦跟口賦,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徵算賦每年一百一十錢,也可折算成糧六石或絹一丈或布一丈五,嬰兒落地便徵口賦,徵一十錢。以後咱們隴縣這兒的算賦跟口賦不再向你們徵收。朝廷所收賦錢,由隴縣財政收入代繳。”
李復聽著昀哥兒的話,雖然之前昀哥兒跟他說過這個事兒,他也勉強被昀哥兒說通了,但真聽到昀哥兒說出來李復還是有些心驚。
可昀哥兒說眼光要長遠,主要是創收而不是死盯這幫窮鬼把他們榨得骨血都沒了。
因為李復不放心,所以昀哥兒又說可以搞試點工程。所謂試點就是堎底下鄉這個地方,按照昀哥兒的說法先看看堎底下鄉這兒發展得如何,最後再考慮向不向整個隴縣推廣。
李復也是想著反正就一個堎底下鄉七八百人口,要是真鬧出事也不怕。再則涼州山高皇帝遠的,這破地方誰來管啊。
想到這兒李復重新激動起來,再次感嘆昀哥兒的腦子真的不知道怎麼長的,有各種治民想法就算了,還有魄力。
得此麒麟子,李復覺得他此生是無憾了。
倒是昀哥兒心裡一嘆,他已經看到堎底下鄉這兒的人那種先是不可置信然後逐漸壓抑不住?->>朔芷鵠吹哪q�?br />
其實梁朝的開國皇帝人還算不錯,他在位時是沒有口賦的,只有算賦,也就是說只向成年人收人頭稅。
可後期梁國稅收越來越少,於是增加了口賦。一開始的口賦是從七歲起徵,現在規定是三歲起徵。但政策到了下面,那就是從生下來的那一天就開始起徵了。
這跟梁國的稅收一樣,是三十稅一,可在下面的加稅之下,有些地方是十五稅一,更糟糕一點的地方更是到了十稅一的程度。
那些小農民有什麼說法呢。
就算遇到有幾個較真的,真去研究了一下樑國的稅收,說皇帝是三十稅一。那些收稅胥吏也會將他暴打一頓,然後喊,“皇上給各州規定了稅收,誰收不上來誰就吃掛落!你說是讓咱們州牧大人吃掛落好還是你吃掛落好?收不上來稅,別說十稅一,全拿你的你也沒話說。這事兒告到皇帝那兒去,也是你這種刁民不肯交稅,揪著自己的便宜不肯讓天子省心!”
昀哥兒講了半天,旁邊熬的粥也飄起了一陣陣的香味。還有臨時從流民堆裡找來的十幾個婦女,這會兒揉麵蒸餅,更是一陣陣的面香飄向四周。這可都是一袋一袋的精面,堎底下鄉的人哪能這麼奢侈吃過這樣的蒸餅。
裡面有不少稚子拖拉著鼻涕吞嚥著口水,他們雖然日子苦難,但還沒有被打磨的習慣苦難,唯有成年者或老年者開始紅了眼眶。
這他們是盼來了小神仙了?
剛剛那個小福娃一樣的孩子說的話,是真的?
昀哥兒特意等了會兒,又道:“咱們這次分田之後不僅是算賦口賦免了,咱們的熟田以後的稅收是三十稅一!多一分都不會向你們徵收,大家夥兒都聽到了!
另外以後服隴縣徭役者,你們不用自己帶口糧,縣裡至少給你們提供一頓午食。如果以後隴縣財政收入可以,會酌情給予一定報酬,但這一點還需要緩緩。”
昀哥兒越說,堎底下鄉的那位三老手都哆嗦了起來。
仁政啊,這是自古未有的仁政啊。
自打他出生到現在七十年了,從來沒有這樣的仁政過。
“現在說完好事兒,咱們就說說‘壞事’,聽到名字的這些人出來。”昀哥兒跟著簿冊一個個叫,人群就稍微騷亂了起來。
可叫到名字的人不敢不出來,大概一百多個。
這些人哆哆嗦嗦且驚恐地站了出來,他們跟其他六百多個人涇渭分明。可是昀哥兒剛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