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弱者之道(第3/4 頁)
被其它利益集團刺殺。
成為魏忠賢表面上的敵人,自然可以成為其它集團的朋友,這就是魏賢說救他的理由。
“小子謝過公公救命之恩。”
王穿雖然此時屁股上動憚不得,而且痛入骨髓,可一聽到說又撿了一條命,此時也是由衷的感激魏忠賢的苦肉之計。
“你還算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之人一般都不聰明,反而會顯得笨拙一些,若真是太過聰明,那麼這人就活不長。
有的時候一個人顯得弱勢一些,反而是一件好事,而且還可以讓人看不起你,無視你。
想當年本公也是像你一樣的聰明人,可世人都覺得本公十分愚蠢。
在本公之前尚有兩位不得善終的公公,若論及他們當時的聰明與手段比之本公還要厲害許多。
可本公雖然出身低微,也是貧苦農家之人,自小就閹割,欲圖討口飯吃,可本公也到了你這個年紀才得以入得宮裡做一個不被人看得起的小公公。
可這二十年,就是因為本公懂得弱者生存之道,才能在爭鬥不休的皇宮之中慢慢站穩腳跟。
最後甚至把我兩個引路的公公都打敗了。
這一點希望你將來活著的時候多想一想,人只有活著才可能實現那怕一丁點抱負,若是死了,只是一堆爛肉而已,再聰明再睿智都連屁都算不得一個。”
這一番話也讓王穿聽得心潮沸騰,這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他讀過魏忠賢的一些故事,雖然大部分都是有意貶低魏忠賢,覺得他是一個禍國殃民的閹堂。
可縱觀魏忠賢現在的這一生,就算拿到四百年後的現代社會反而會成為一個勵志的故事,一個正能量的人物而存在,而被世人所稱道,被所有人傳頌,畢竟魏忠賢沒有一個權勢的爹,也沒有任何後臺,更沒有錢,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貧寒之家,這難道還不是真正的寒門崛起,白手起家嗎?
比起四百年後的那些自負白手起家卻依著省部級幹部的親侈親媽,後爹後媽的人來說已經可以算是人中之龍了,而魏忠賢成了千古罪人,四百年後卻成了風光的典範,難道說是歷史錯了,還是人心錯了。
魏忠賢是實實在在的草根一族,貧苦之家,沒有後臺,也沒有足夠的本錢,與其它人不一樣的就是自小就閹割成為一個太監,若說四百年後,有誰會為了生活而揮刀自宮的,除非是走火入魔了。
而在大明朝,甚至於其它朝,太監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要成為太監要付出巨大的犧牲,而之所以成為太臨大部分都是為求活命的選擇,而大部分太監都是像魏忠賢一樣的貧苦人家孩子。
試想能養活自己的家庭,誰願意把根斷了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任誰也不想成為一個不孝之子而求活的。
而且雖然歷史上有一些太監專權的例子,從大秦王朝開始,幾千年來可真正過得風光的太監也是少之又少。
比那些世族權貴,天生就可以封候拜相的來說,太監的成才率實在太低太低,像魏忠賢這種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更是少之又少,鳳毛麟角。
就算與大隋朝科考之後的寒門學子相比,太監的生存狀態也非是世人所想的那樣光鮮。
寒門學子一生就只會求取功名,求取功名的目的,一半為了國家,一半其實還是為了自己,而太監一生或許只會為了求得生存而已。
而魏忠賢剛才所說一席話才是太監的真實狀態寫實。
一個生理有殘缺的太臨,能混到如此地位,這難道說不是十分勵志的事嗎?
從壞人身上看到其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或許是王穿學理科人的一種習慣,那就是客觀,而並非完全憑自己的主觀情緒來看待事情,更不會被勝利者所編寫的歷史,以及傳於民間的野史所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