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當家教(第1/2 頁)
已經當了三節課的家教了,學生是我爸顧客的女兒,上高二,主要補習的是數學。
她其實也是第一次找家教,之前都是去的補習班,不過補習班效果實在不顯著。她媽媽天天犯愁,突然發現身邊賣菜大哥家的孩子竟然考了那麼高的分數,不禁雙眼都睜大了,十分吃驚天天只知道賣菜的兩口子怎麼就供出一個603分的大學生。
這個女學生是家裡的獨女,跟我一樣的90後,一樣被爸媽寵愛,只是想來因為是個女孩兒,所以被寵愛的更多一些,她的一些下意識的習慣和言語,在我看來,比較任性。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學習這種東西,你一任性很可能就會把壞習慣都暴露在學習面前。
壞習慣是學習的大忌,當然這對天賦異稟的學神們並不是什麼正確的理論。但是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人,其實遠遠沒有到需要拼天賦、比智商的程度,就大家學習這幾把刷子,無外乎就是用了多大力氣、灑了多少汗水。
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的初中是一個二流初中,我在的班級是那個年級的最差的班級。我在初二之前也天天混著,但是忽然有一天我發現一件事,我們家實在太底層了,爸媽賣菜能夠維持生計,但是他們沒有什麼技術在手裡,他們到老可能都會一直在賣菜。
而我,不想賣菜。
我不想費盡唇舌跟顧客討還那三毛兩毛的利潤、我不想為了多賣貨遇到“奇奇怪怪”的顧客還要點頭哈腰、我不想天天被困在一個十平方的小菜店,一年到頭連放假都難——放假了就會失去回頭客——這當然不是我爸媽這種夫妻小菜店的獨有的弊端,所有小區小店鋪都有這樣的問題。
可是這些是明擺著的,我的未來又有多大可能,比能吃苦耐勞的爸媽的現在強呢?
我媽跟我說,咱們家沒能耐,你爸媽要是有人、有錢、有本事,就不用賣菜了。
我問,那我以後怎麼辦?
我媽說,你以後估計也是沒人、沒錢,但是有沒有本事,這個你可以自己說了算。
我明白,而這個本事我有且只有一條穩妥的路去獲得,那就是學習。
我從初三開始,養成了一種主動學習的習慣。
我其實和大家一樣,沒有多麼熱愛學習,雖然得到爸媽老師的誇獎的時候挺開心,終於成功做對一道題也挺開心,彷彿有種成就感。
但事實上,我多麼羨慕那些肆無忌憚打籃球的同學、我多麼羨慕那些交頭接耳說悄悄話的同學、我多麼羨慕那些沉浸幻想看課外書的同學。但是,我剋制住了自己,我努力說服我自己,那些東西可以等到以後再去玩、再去嘮、再去看,但是考試不等我。
復讀,我是沒想過的,因為窮——我爸媽為了供我上學,已經把生存質量降到了最低。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只是有三分鐘的熱血,熱血過後就想著如何能夠輕鬆一些。沒錯,就是因為有些懶,再加上已經進入了學習和考試的世界,我開始摸索屬於自己的習慣。
很簡單的例子,我沒有學英語的天分,高中三年英語常年在及格線晃悠,甚至很多次都低於90分不及格。我把學習英語的時間用在了數學和物理上,而背單詞、語法啥的純粹就是將就著。
直到高考前三個月的時候,我每天至少拿出兩個小時學英語——別的啥都不幹,就是背單詞,背高考中常出現的高頻詞彙。
因為我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高考的英語試卷中,如果你認得所有單詞,如果把所有單詞都翻譯成漢語,就算不懂語法、不懂詞法,但你憑藉高中的語文水平,你已經可以輕鬆拿下那翻譯過來有點兒狗屁不通的小學作文題。
高考英語124。
當然,我這種突擊的方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