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跑新聞和假大棚(第3/3 頁)
帶動農業發展,帶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的一個舉措。
可根據縣裡這般真實的介紹。在當地、當時的情況下,這大棚不建,補助得不到。建了,二三年光景,就成了爛尾大棚,當地農民恐怕拆的錢都拿不出來,接下來就是又荒廢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想到這裡,蕭蕭就又說了一件事,確切的說,是算了一筆賬。
“我瞭解了一下,建這樣一個大棚,需要二、三千塊錢。上級補助一個大棚,根據驗收情況,八千到一萬塊。這一來二去的,整個損失近三千元,雖然縣裡,鄉里和鎮子裡,補助到手,能有個六、七千,但是損失也是國家的錢。”
顯然,當地的官員們,只是算了能夠得到多錢,並沒有想到這三千元的損失,面上多少有些慚愧之色,一個勁的說:“是啊,這筆損失,咱們確實沒想過。一切都是因為太窮了。”
最後,縣裡的領導又想起了什麼。特意強調說:這些事情,我們縣裡領導都知道。並且將情況向紀委、審計都做了說明。這裡我們可以保證,決沒有個人貪佔的行為。
6
蕭蕭回去後,說服了主任,沒有將這篇報道公開播出去。而是寫了一份“內參”。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報道,報出去了,實在讓當地政府難以為堪。而且,這樣的情況,對省、市有關單位都會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是毫不知情,還是知情而不查的暗中默契。
其實,如果單純從瞭解到的情況,和考慮到的顧慮來講,就問題的“嚴重”性,寫“內參”都大可不必了。寫了,會讓很多人沒了面子,甚至會引起紀委、檢察院等單位的介入。
可不寫,是因為害怕了,還是因為什麼其它原因。更重要的是,“王者”之氣又從何而來。
“內參”最終還是寫了。寫得十分的巧妙。
其中,寫了建假大棚,取得補貼的情況。記住這裡沒有用“騙取“補貼,而是“取得”補貼情況。
寫了在當地這種特殊貧困地區,當地農民實在沒有能力建設大棚,得到補貼的情況。
寫了縣、鄉、鎮,修建大棚,得到補貼同時,也造成損失的情況。
寫了縣、鄉、鎮修建大棚,不僅僅是要獲得補貼,而且還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的情況。
當然,這裡還要把縣領導強調的,補貼絕對沒有被個人貪佔。
“內參”妙就妙在,高就高在,能夠受到領導表揚之處就在於,還提了非常合理化的建議——根據當地的貧困狀況,與其均衡的將發展大棚的任務分配到各鄉鎮,不如將補貼資金,集中投入到幾個條件稍好,村上有幹勁的鄉鎮,建立示範產業基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