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2/2 頁)
但覺一片腐爛敗壞。李公每每向我嘆息說:「你說奇怪不奇怪呢?奇怪不奇怪呢?」【見「李宗仁回憶錄」第五章一節,末段】
回憶不多年前,筆者訪臺時,在中央圖書館拜晤蔣復璁先生,是時正值媒體報導一樁亂倫案。蔣公閱報氣憤不已。告我說,他幼年在故鄉時,社會上發生一樁兒子打媽媽事件。其結果是本縣知事丟官,知府降級。再嚴重一點,縣城府城的「城牆垛」都要削平,科舉停考,以示這是全縣全府之恥。蔣公也一再嘆息說:「那像臺灣現在風氣這樣敗壞?那像現在風氣這樣敗壞?」
民國為何不如大清?
其實像筆者這輩轉型期老人,所聽到類似的「今不如古」和「一代不如一代」的嘆息,正是千千萬萬。上舉李、蔣二公之言,冰山之一角耳。餘有一頗忠於共產主義的沙坪壩老同學,自北京來向我嘆息說:「當年進中央大學是我自己考的啊。」據她說毛主席治下的名大學,高幹子弟是可以隨便進出的。這在當年大陸上便是個有趣的問題,叫做:「為什麼國民黨做到,我們(共產黨)做不到?」其實早年大清帝國做得到的(如地方政府中的「迥避制」),而國民黨做不到的也正可舉之不盡呢。何足怪哉?
這一古怪現象,朋友,就是筆者所一再強調的所謂轉型期特徵了。我們中國,不論怎樣,總是個有數千年傳統的文明大國,更是東方文明的主流,縱是一貫被現代革命黨人所詛咒的文化糟粕,所謂封建帝制,也未必全是垃圾。一個曾經數千年不斷改革修正的政治社會體制( cio─political entity ),不可能一無是處,他老人家在抵擋不了西方文明的挑戰( 插llen )而逐漸崩潰之時,斷壁頹垣之下往往也有些珠寶黃金,和名人字畫,不可玉石皆焚。不幸的是,我們老一代的革命家,都是「一次革命論者」,一旦把這些斷壁頹垣摧毀之後,都信心十足,甚至驕橫萬狀(事實上國共兩黨都是一樣的),以為一座合乎他們理想的西式摩天大樓,立刻就可聳入雲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新居未建,而故居已拆,群眾露宿街頭,餓殍載道,癘疫橫行,如此則受害群眾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國不如大凊了。豈然哉?豈不然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