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一句話:政治腐敗,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個人能扭轉的。
據史料記載,蜀漢後期有90多萬人口,其中隨著姜維出去打仗的,就有10多萬,可想而知百姓對戰爭的承受能力是否到了極限,一方面戰火不斷,一方面卻國政荒廢,官僚集體不作為,自上到下,全然不顧政績,這難道是區區一個沒卵子的黃皓造成麼?魏軍伐蜀,勢如破竹,沿途軍備廢弛,官吏或逃或降,這種洋洋大觀要說是黃皓亂政的結果,未免太抬舉他了。
公元261年,魏軍伐蜀,被蜀國欺負了很久很久的曹魏政權在司馬氏的主持下終於反戈一擊,鍾會領兵耗住姜維,鄧艾率一隊特種部隊翻山越嶺的直奔成都,姜維打了一輩子仗,就怕魏軍兵分兩路,趕緊派人告訴劉禪做好準備,防止敵人抄後路,而劉禪卻做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舉動,他問黃皓:你說敵人能不能來?黃皓說我也不知道,這種回答本來很老實,但接下來他的話就很秀逗了:要不,算一卦?
這句話激起了劉禪極大的興趣,好哦!他找來了一個巫師,說你算算?這位巫師打起精神,魂飛天外,逐個問了上帝、安拉、菩薩,然後醒來,回答:大仙們說了,敵軍不能來。
於是劉禪很高興,重賞巫師,繼續無憂無慮的玩兒。
這件事兒到底該怪誰呢?黃皓自然是拿國事當兒戲,死有餘辜,可身為皇帝的劉禪居然同意用算卦來決定國家的未來,蜀國究竟有沒有宦官專權呢?它是死於黃皓,還是死於劉禪呢?就是漢末的十常侍,遇到黃巾起義的時候,也沒有用這種方式來決定國家的命運啊。
黃皓,是令國家覆亡的一分子,但不應承擔所有罪責。
鄧艾滅蜀後,黃皓用大量金錢買了自己一條命,然後就此隱居,再無音訊,他是聰明的,劉禪很可悲,但他不可悲,至少他沒有同政權一起滅亡。
後世說蜀亡,無不痛恨黃皓誤國,今日看來,言過其實也,沒錯,宦官弄權的確可以導致國家的滅亡,但就蜀漢這個個案來看,其實是以劉禪為首的西蜀官僚階層的集體衰落,喪失鬥志,加上窮兵黷武,不愛恤民力,才導致了政權的喪失,後人將這罪責全加在黃皓頭上,可能與仇視宦官參政的情緒有關。
拿東吳大臣薜翊的話概括蜀國滅亡的原因,那就是:&ldo;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rdo;
全民性的安於現狀,導致了集體覆滅。
而黃皓是聰明的,這個以玩耍起家,權勢和手段都不如十常侍的閹宦,最終用積累起來的財富保護了自己,留下一世罵名後,他走了。國奧在奧運會上集體大現眼之後,有人做對曰:
要問中國男足幾多愁
恰似一群太監誑青樓
橫批:無人能射
竊笑之餘,想起全身而退的黃皓,又想起惡毒無比的十常侍,男足有那樣的智慧早就不知道衝出亞洲多久了,請不要侮辱太監,呵呵,玩笑一下。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實際上並沒有出現過真正的宦官專權,而瞭解三國的人也知道,曹魏和東吳也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
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
透過對東漢後期宦官專權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答案,宦官專權的必然條件有:
1、 皇權受到了來自權臣的威脅;
2、 皇帝比較懶,對執政的興趣不大,又不願放棄政權;
3、 皇帝年紀小,且非太后親生,並不懂如何執政;
4、 皇權和兵權沒有分離。
歷史告訴我們,這四個條件中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