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小白菜與舉人(第1/2 頁)
同治十二年深秋的一個清晨,寒意初露的十月初九,豆腐坊幫工葛品連像往常一樣辛勤勞作,直到一陣突如其來的頭暈與虛脫感迫使他不得不提前離開店鋪。掌櫃心生憐憫,放他歸家調養。 葛品連步履蹣跚地踏上歸途,途中突感陣陣噁心,腹中翻騰不止,他在半路的一家老字號糕餅鋪裡強嚥下一份粉團,試圖緩解空蕩蕩的胃部不適。然而,這份臨時的慰藉並未能阻止悲劇的程序,當他掙扎著抵達自家門前時,又是一陣劇烈的嘔吐。焦急的妻子畢秀姑迅速迎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將他攙扶上二樓臥室,只見葛品連虛弱不堪,嘔吐不止,周身瑟瑟發抖。 誤以為自己染上了俗稱“流火病”的風熱疾患,葛品連指示畢秀姑急匆匆配製了一劑由桂圓和珍貴的東洋參熬煮而成的湯藥。然而,這碗原本寄予希望的良藥入口後,葛品連的症狀非但未減輕,反而急劇惡化,口中泛出詭異的白沫,生命跡象每況愈下。 這時,畢秀姑的繼父喻敬天聞訊火速趕來,緊急請來當地頗有名望的大夫診治,然而無論醫者如何施救,葛品連的生命似乎已經滑向深淵,無法挽回。直至次日下午,陽光斜照,葛品連的氣息終究消散,雙腿一蹬,離開了這個他曾辛勤耕耘的世界。 噩耗傳來,葛母沈喻氏悲痛欲絕,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那個昨日還精神飽滿的兒子,眨眼間就陰陽兩隔的事實。在親友們的簇擁和扶持下,她淚眼婆娑地開始著手料理兒子葛品連身後那些冰冷而繁瑣的事務,心中滿是對真相的困惑與對兒子驟然離世的深深哀痛。而這突如其來的死亡,猶如一道沉重的疑雲籠罩在小鎮上空,引發了無數猜測與議論…… 次日晚間,一件令人毛骨悚然之事悄然上演——葛品連的遺體在靜謐的夜色中發生了異變,他的口鼻之間竟然滲出了暗紅色的血水,這一幕駭人情景恰被悲傷不已的沈喻氏撞見。原本就對兒子猝然離世充滿質疑的她,此刻更是堅定了心中的猜想:葛品連並非正常死亡,而是遭人投毒害命。周圍的親朋好友目睹此景,亦紛紛附議,認為葛品連死因確有蹊蹺,亟待查明。 次日曙光甫現,悲憤交加的沈喻氏便在村中地保王林的陪同下,懷揣著沉甸甸的訴求,邁進了餘杭縣衙的大門,遞交了一份懇求官府對葛品連進行屍檢以查究死因的申請。 彼時執掌餘杭縣令之職的,乃是來自天津,已屆六十九歲高齡的劉錫彤。作為第二次蒞臨餘杭擔任地方主政的資深官員,劉錫彤深知人命關天,斷不可掉以輕心。接獲呈詞後,他即刻升堂審閱案情,旋即做出決定,將親自帶領經驗豐富的仵作沈祥以及可靠隨從沈彩泉,一同前往現場對葛品連的遺體進行詳盡勘查。 正當劉錫彤一行準備出發之際,當地一位頗具聲望的鄉紳陳竹山因受召為劉縣令診療疾病而來。耳聞葛品連死因不明的傳聞,陳竹山眼中閃過一絲深思,旋即娓娓道出了一則在當地流傳甚廣的秘聞——名為“羊吃白菜”的隱晦豔事,此事與葛品連之死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更為這場已然籠罩在謎團中的案件增添了幾分懸疑色彩。 在那個深藏不露的故事開端,我們要聚焦於葛品連那位豔麗絕倫的妻子——畢秀姑,人稱“阿生”。時光回溯至1856年的咸豐六年,在餘杭縣畢家堂村的一戶人家,誕生了這個日後註定牽扯進一場謎團的女子。不幸的是,阿生的父親畢承祥早早地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在這世間飄搖,那時的阿生尚且年幼,僅由慈母畢王氏一手拉扯長大。 命運多舛,畢王氏不得不在阿生八歲那年,攜著稚嫩的女兒投靠了在縣城擔任糧官的喻敬天,並隨之冠上了“喻王氏”的稱呼。然而,這位繼父喻敬天並未對阿生表現出多少疼愛之情。 另一邊,葛品連的人生同樣波折不斷,他的世界因父親葛奉來的溘然長逝而顛覆,家裡的豆腐小店也隨之陷入困頓。不久之後,他的母親“葛沈氏”選擇改嫁給了縣城手藝出眾的木匠沈體仁,從此,他們母子的生活又添了一重身份標籤,“沈喻氏”成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