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3 頁)
雖有成千上萬的人抨擊杜魯門總統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但是沒有人懷疑總統有權這樣做。即使是反對黨領袖,在這個問題上也是毫不含糊。總統有憲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解除一個違背政府政策的司令官的職務。就像沃爾斯特在回憶錄裡所說的那樣:&ldo;……在我們的制度下,只能是麥克阿瑟下臺。&rdo;
即使是軍方領導人也都支援總統的決定。在宣佈撤職決定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全體成員在4月8日那天開了兩個小時的會,最後一致同意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這並非是對一個失勢者的牆倒眾人推。只要遵循文官統治原則,軍界首腦們不可能有另外的意見。
對此,佈雷德利在參議院作證時,說得非常明白:&ldo;參謀長聯席會議全體成員時時表達他們堅定的信念:軍方必須一直處於文職政府的控制之下。在這次事件中,他們都十分憂慮,如果麥克阿瑟不解職的話,人民中的大部分將會提出指責:文職政府不再控制軍方了。&rdo;
這並非只是佈雷德利的個人見解。
1951年4月24日,布萊德利寫下了宣佈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原因。5月16日,布萊德利把修改稿分發給了柯林斯、范登堡和謝爾曼。他們三人都表示同意,沒有做任何改動。這份稿子稱,參謀長聯席會議&ldo;一直擁護&rdo;&ldo;軍隊必須置於文職政府的控制之下&rdo;的原則,而&ldo;他們感到麥克阿瑟將軍的行為正不斷使文職政府對軍事部門的控制處於危險之中&rdo;。
文職政府當局和軍事當局究竟是誰領導誰,文職政府是否擁有對軍事當局的統帥權,這是一個敏感的、不容含糊的原則問題。談到韓戰的時候,有些人常常斷章取義地引用佈雷德利5月15日第一次在參議院作證時所說的那段話。其實,這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說的是,如果採取擴大與中國的戰爭這樣一種戰略,&ldo;就會使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rdo;。
佈雷德利想證明麥克阿瑟要擴大戰爭的思路是錯誤的。華盛頓當局只想打一場有限戰爭,而不想將戰火燒到中國領土,陷入東亞的泥潭。
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是一個戰區司令還是總統,或者說是一個將軍還是文職首長哪一個判斷力和見解更為高明,而是像李奇微將軍所說的那樣,&ldo;在於以總統為代表的文職政府和以戰區司令為代表的軍事當局哪一個有權決定美國應當採取何種行動&rdo;。具體到麥克阿瑟這件事情上,&ldo;根本的問題仍然是:杜魯門總統或麥克阿瑟將軍究竟誰有權來決定我們對外政策中的重大問題&rdo;?
當然,這並不是說在作出決定之前,軍人就不能向文職當局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個人的建議,也不是說總統可以蠻幹,什麼事情都無需徵詢、傾聽和尊重軍界人士的意見。但是,按照美國憲法,制定對外政策從來就不是軍人分內的事情。軍人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對文職政府當局的政策進行取捨,公開說三道四。麥克阿瑟在西點當校長時的老部下李奇微說:&ldo;在軍隊,職責這個概念現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服從合法當局的領導則是履行職責的起碼要求。任何一個軍人,不論是小兵還是五星上將,都無權擅自判斷一項命令是否符合自己的看法。誠然他對上級的忠誠需要由上級對他表示忠誠才能換得,但他對上級的權威則是需要絕對服從的。&rdo;
其實就是麥克阿瑟本人,也同樣認可軍人不幹政的原則。
1962年5月2日,在西點軍校接受西爾韋納斯&iddot;塞耶榮譽勳章時,麥克阿瑟對全體學員們說,讓公眾去辯論政府的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