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貴陽到遵義沿線都可以讓張總兵的人防守,貴陽城和遵義城裡各裝備兩百門虎蹲炮,十幾個兵站堡壘各裝備個十門左右,加上兩邊的聯合巡邏當可保證萬無一失。如此一來就可以把原來計程車兵抽到安順和永寧,擇機進駐烏撒和鎮雄完成對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的包圍。”
蔡復一想了想說:“虎蹲炮小巧方便攜帶,本是用於行進中進攻用,防守本非其所長。不過朱大人說的用這個密集炮陣來防守的想法很是奇妙,就是不知道效果怎麼樣。假如真能夠用密集小炮的炮陣來防守,我們確實可以抽出四萬以上的人去佔領鎮雄和烏撒,如此一來安邦彥和奢崇明滅亡就指日可待。”
高第見兩人都看向自己,知道他們都是相同的想法現在要自己表態,高第想了想說:“昨天剛收到朝廷詢問這兩月程序的文書,其中問到貴陽到湖廣的路修得如何,皇上的意思是原來的山路難行,要把路修好方便運大炮進來,據說這是新研製出來的大炮,威力比原來的紅衣大炮威力還要大。現在就有兩個選擇,一是穩妥點讓趙率教修路直到湖廣好拉大炮,二是給朝廷上書說我們不要大炮自己用小炮解決,你們看怎麼樣?”
見高第把問題拋到這邊來,朱燮元苦笑了一下說:“既然朝廷有新的想法,就當下官沒有說,怎麼辦還是讓張、趙兩位總兵選擇吧,修路等炮也好自己用小炮防守也好都由他們說了算。”
張靜安和趙率教接到高第的信後,兩人又商議了一陣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就是貴陽到遵義由他們防守沒有問題,別的不說只說這一千門虎蹲炮和沿途堅固的堡壘就會讓敵人來多少死傷多少,只是他們對節約下來的四萬人有看法。張靜安和趙率教認為可以把四萬人拉來繼續培訓,以前在張靜安手下培訓的五千人可以拉到永寧去增加進攻力量,擇機和川軍佔領鎮雄。在趙率教處培訓的一萬五千人讓他們修路一直向東修路,經銅仁到保靖最後到辰州常德。
高第等人接到張靜安和趙率教的方案後,商議一陣發現還是有些細節需要讓他們親自來說明,於是讓人叫他們親自來一趟貴陽,說等跟他們商議好後好給朝廷迴文。
時已五月初,趙率教知道那些來培訓人可能要走了,臨行之前就讓人把那一萬五千人好好再訓練兩天,著重詢問他們有什麼地方不懂,免得他們回去後有遺憾。等他來到貴州行營時高第等幾個人都已經在等他了,張靜安本在貴陽,已經就這個方案說了些他的看法,現在朱燮元等人主要是針對趙率教在發問。
朱燮元首先問道:“你們為什麼總要讓培訓過的人去修路呢?難道修路比包圍住叛軍還重要嗎?”
趙率教想了想說:“恕末將直言,朱大人和蔡大人從天啟二年就在這裡圍剿叛軍,轉眼間都過去五年了,其中進退反覆損兵折將無數,為什麼會如此?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大明軍隊秉大義來此平判不能說不佔天時,但五年無功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地利和人和不佔優。現在無論是運兵還是運送物資都要在泥濘崎嶇的道路上辛苦跋涉,修建好道路後不但可以快速運送物資還可以新建更多的村莊安民,民一安賊自然就失去根基。”
朱燮元問:“你說的只是假設,就算朝廷有那麼些多餘的物資可以運來也需要時日,我們二十多萬人在這裡每天的消耗都是很大的數字。趙總兵和張總兵聯合守衛住貴陽和遵義沿線後就可以節餘出四萬人出來,假如我們把這多餘的四萬人用在完成對叛軍的包圍上,就可以逐步壓迫並快速取得勝利。到時候朝廷要穩定邊陲改土歸流都可以慢慢地來做,就像一個人一樣要先包紮好傷再幹活,何必一邊流血一邊用力呢?”
趙率教說:“朱大人的意思是速戰速決,不過末將來時接到的命令是做好長期圍困敵人的準備,當然如果諸位大人都認為速戰速決比較好末將肯定遵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