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3 頁)
莫化舟一嘆,道:&ldo;糙民是罪臣,能夠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已經是皇上的恩典。&rdo;
太子見莫化舟知趣,便不再為難了。
昔日的德林黨仗著文壇為難父皇,為難四王八公,活該被打入塵埃。
平王心中微舒,同時為莫化舟可惜。
莫化舟的才學絕對是有名的,這樣的人卻因為那些蛀蟲不得再入世,不是朝廷之福。
&ldo;你就是莫化舟的弟子?叫什麼名字?&rdo;
李衍恭謹的道:&ldo;糙民李衍拜見太子殿下。&rdo;
太子微笑:&ldo;李衍?&rdo;
李衍不怯場,道:&ldo;正是!&rdo;
太子看著這十一二歲的少年,道:&ldo;希望你能在不負莫化舟的弟子之名的同時,落魄如斯地步……&rdo;
太子語出,當真是石破天驚。擺在李衍現在兩條路,得罪太子為師父說話,討好太子,認同太子對師父的侮辱。
李衍有些氣悶,他才十歲好不好,一個平民有木有,為什麼要這麼對付他?
應對(下)
莫夫子沒有抬頭看李衍,但是李衍知道自己老師也很緊張。
李衍的心思轉了幾圈,得罪太子,現在賈家是太子一黨,而且他還是小孩子一個,就算太子不高興,也不至於對他下手。至於未來,李衍是知道這位太子做不了多久了,登基的或許就是站在亭子裡的平王。
平王是個抄家皇帝,為人最是嚴謹不過。他若是維護師父,到顯得有情有義,不過他也重規矩,這個度必須拿捏好,否則反而被人記掛讓他翻不了身。
於是,他低聲道:&ldo;師父才學,糙民父親都是十分佩服的,唯有竭盡全力而已不負師父所望。&rdo;語中並無不妥,偏偏給人一種桀驁不同之感。
少年人,就該如此。
太子和眾人自然看出來了,眾人屏住呼吸,坐等太子下一步。
太子笑道:&ldo;身為讀書人,你這年紀也應當明白天地君親師之理,這君在第三位,而師在末位。&rdo;
眾人再望向李衍,李衍說道:&ldo;荀子此言,當為並列,不為重與輕。後來在荀子在《禮論》所言,&l;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r;由此見,君與師同等重要,政與教不可偏廢。&rdo;
眾人頓時失笑,後面一句確實有道理,不過一論有理並不足以推翻前論,所以這不是實辯,而是詭辯。
太子會怒嗎?自然不會。
他損莫化舟,不過是隨性而起,而且莫化舟不是德林黨重要人物,他的父皇登基也沒去清理他,可見對他沒有什麼怒氣。
這小子雖然反駁他,但是也只是神態上的,語中到無冒犯。太子被皇帝親自教養,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而且,也因為從小高高在上的緣故,如果不是心情極其糟糕,他對一些重情之人還是有好感的。
所以,今日算李衍福氣大。
太子的心情十分不錯,對於李衍這點冒犯沒怎麼計較。不過太子也是好學之人,見這小子開始拽文爭辯,他感覺到十分興趣。
於是,太子道:&ldo;這一點不足以說明。&rdo;
李衍心一定,這太子似乎與傳聞中不一樣。現在,李衍是無暇去想這其中的道理,而是不停的想著應對。
終於,他說道:&ldo;《國語。晉語一》也曾言,&l;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r;,由此看來,這三者並列。&rdo;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