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2/2 頁)
。在單命委員會下面,分設秘書廳、農工委員會、宣傳委員會、財政委員會、黨務委員會、參謀團、總政治部、政治保衛處等機關,以吳玉章為秘書長,張國燾為農工委員會主席,惲代英為宣傳委員會主席,林伯渠為財政委員會主席,張曙時為黨務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李立三為政治保衛處處長。革命委員會成立後,中共前敵委員會變成了革委的黨團,很少開會,在連日行軍作戰的情況下,參謀團實際上成了起義軍的領導中樞。
關於參謀團的組建,據周恩來後來回憶:&ldo;參謀團當時沒有人任主任。
後來我就指定劉伯承同志來做參謀長,他起初謙虛,不肯答應;後來我說一定要你來做,他才擔任參謀長職務。&rdo;1參謀團的委員有周恩來、賀龍、葉挺、蔡廷鍇等。
起義後,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賀龍為代總指揮,1《南昌起義》,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571頁。
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編為3個軍:第二十軍軍長賀龍(兼),黨代表廖乾吾,轄3個師,第一師師長賀錦齋,黨代表方維夏,第二師師長秦光遠,黨代表陳恭,第三師(在臨川組建)師長周逸群,黨代表徐特立。第十一軍軍長葉挺(兼),黨代表聶榮臻,轄3個師:第二十四師師長佔勛名(會昌委任的),黨代表顏昌頤;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勛;第十師師長蔡廷鍇(後在進賢突然脫離起義軍,將隊伍拉到浙江去了)。另成立第九軍,任命朱德為副軍長,想爭取部分滇軍加入起義軍,但未獲結果,後將第二十五師撥歸朱德指揮。從此,一支由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敢於抵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的革命軍隊誕生了。劉伯承就以這支軍隊的締造者之一而載入史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