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話古語喜出新意(第2/2 頁)
當然,我這裡就不再宣講唐敖遊海外,說得是當時古公嶺村一件轟轟烈烈、翻天覆地的事件,也就是古公嶺婦孺皆知的“十塊錢、娶媳婦”。何謂“十塊錢、娶媳婦”?諸位看管自然弄不明白,意思就是娶媳婦只花了十塊錢。記得小時聽大人們講說,五八、九年捱餓的時候,某某人用一揹簍蘿蔔換了個媳婦,媳婦被村人喚作“蘿蔔嫂”;某某人花了五毛錢便接了一位新娘,新娘人送外號“半個元”······唉!當時總歸為飢餓逼迫,是真是假也無從追究,總歸都是老黃曆,無須細表。現在娶一個媳婦,算上衣服彩禮、婚宴酒席,最少都要千打老幾。所以古公嶺最近流傳一句話,叫“媳婦進門,丈夫出門。”意思就是剛把媳婦接進門,男人就得出門掙錢還娶親的外債。此話雖說有點玄乎,但娶親人家十有八九都要走這條路。也有人會問:如你所說,養女就是錢垛子,有女就能發財,卻怎麼女孩兒多的人家,日子過得還不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鋪踏踏。其實,農村每戶人家都有兒有女,女兒出嫁可賺錢,兒子娶親得花錢。這樣就又產生了一個公式,還是一句口頭禪:“兩個換一個,一個頂禮錢,一個抵花費。”就這樣,娶親人家都是債臺高築,富不起來。有些精細人又搞了個“兩換親”的招數,雖然省了不少花銷,但女孩兒家的自由選擇性就打了極大的折扣。這種親事,大多數不盡人意,恓惶的是女子,只能把兩行清苦淚,忍了又忍,埋藏在心裡。喲,看我又扯遠了,這樣的龍門陣,沒準兒能擺三天兩夜,乾脆來“閒話打住,言歸正傳。”我要說的就是當時當地有兩個人發動先進群眾,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站在正確的立場上,改變了多年在兒女婚嫁大事上的老傳統,廢除了女方要彩禮的陋俗,一時傳為佳話。若想聽的,幹活的放下活計,吃飯的放下碗筷,躺著的請坐端坐好,聳起耳朵,聚精會神,聽在下細細道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