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那這個位置就讓你坐唄!(第2/4 頁)
華芯國際突破的芯圓。
這形成了發展倒置。
而後的一環,因為光罩這一步被歐美進行了技術封鎖,我們直接跳向了設計。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是追趕者,可以按圖索驥,摸著別人過河,這是沒問題的,是可以達成的。
而在全球化地球村的浪潮中,我們始終因為光罩這個環節投入太高,動輒千億而退縮。
畢竟買的更便宜。
而且讓民營企業自己掏上千億的真金白銀進到這一步,確實為難人了。
但半導體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環節被卡,就造成你最後造不出來,或者是整個發展鏈條上的利潤被這個環節所吃掉,其他的環節淪為打工仔。
因特爾的cpu便是如此,單顆成本幾十的晶片,它就敢賣上千元,因為你就是造不出來。
能買還算好,但別人不給你用了,這就難受了。
華國便是直到被卡脖子了,才開始在這個環節由國家主導進行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一般的解決了問題。
這如同在爛尾樓上一個區域,直接在外高價預製化了一個模組給嵌入進去了一般。
從功能上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成本上,花了大錢。
如同錦城的二環高架橋一般。
錦城的二環高架橋主體,是在施工現場外,透過預製模型,一節節造好,最後運到現場如同搭積木一般搭起來的。
這個做法,最大限度的縮短了工程施工對民生出行的影響。
但是造價,比修地鐵還貴。
錦城地處平原,地鐵一公里修建費用是67億,而二環高架橋的決算則是一公里10億。
而將這個場景還原到華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裡,就會發現,因為發展的不協調,我們始終在花大錢辦大事。
比如eda,都知道它是晶片之母,非常的重要,沒有它晶片就設計不出來。 但是eda是怎麼出現的呢?
在eda出現之前,設計人員必須手工完成積體電路的設計、佈線工作,因為那個時候積體電路的複雜程度遠不及現在。
當晶片內部電子管越來越密集的時候,手工完不成了,才有的eda。
那麼第一代eda和最後那張手工圖紙,相差有多大呢?
又有多難呢?
壓根兒不難。
是後面的不斷迭代,導致了這個難度的飛速提升,讓人們站在四十年後發現,太難了。
難的究竟是什麼?
難的是重新開發出一款能達到此時最先進製程的eda。
如果是還原到上世紀70年代的第一代eda呢,就是手工向電子自動化轉變的臨界點那個時候的eda呢?
一點也不難。
現在站在2003年這個時點,卿雲想做的是,花小錢辦大事。
華國半導體的發展,是逆向倒置發展的,而卿雲,準備正向發展。
別說上世紀70年代的晶片,50年代的晶片依然在市場上有著廣泛的空間。
在沒有被卡脖子的年代裡,正向猥瑣發育是完全成立的。
追趕,就意味著可以摸著別人過河。
正向發展的迭代是可以快速完成的,因為路徑就擺在那裡。
如此在前面階段造出來的晶片,肯定成本高昂超過了市場價格。
但只是虧錢,它可以收回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成本的,算大帳算下來,經濟思維花費的錢絕對比前世行政思維下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少的多。
還原到原材料上,自產原材料,卿雲便可以解決一個難題。
實驗材料。
半導體,始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