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請陛下降罪於始興王(第1/3 頁)
次日,亦是太建二年的四月初八,佛誕日,這一日,妙法寺門前聚集了以“智者大師”為首的數名高僧在此,據說是應陛下旨意,與儒、玄、道、法四家代表的淵博學士進行辯難,這場辯難的意義重大,直接決定了佛門應不應該存於世,佛學是否應傳承下去!
因佛門僧眾甚多,此訊息傳播之廣,是故前來圍觀的百姓、士人以及朝廷官員亦是數不甚數,人群攢動,烏壓壓一片,若不是建康令王茂派官兵前來維持秩序,恐怕這座佛寺都要被擠得坍塌。
好在佛寺面前已清出一大片空地,供十名為代表的高僧與各名士大儒辯難。
但空地之外,四周皆已是人山人海,比之法華山上的清談雅集更是聲勢浩大。
始興王得知訊息的時候,正是他剛好能下榻的時候,按雲隱公主給過來的藥方服藥,這傷果然是好了不少。
得知眾僧與名士辯難,這等大場面,他又怎會錯過。
不僅是他,就連太子陳叔寶與長沙王陳叔堅也迫不及待的趕來早早佔據了一席之地。
只不過,在這場辯難之下,這些皇子們在醞釀著什麼,就無人可知了!
高長恭趕到此處的時候,已然是辰時三刻,辯難伊始之時,春日明媚,微風拂煦,偌大的寺院中偶有群聲激盪,本是喧囂一片,但在高長恭看來,似乎只能聽到她一人的聲音。
“以理言之謂道,以教言之謂一,以體言之謂之無,以微妙不測謂之神,應機變化謂之易。”
“無在萬化之前,空為從形之始,亦稱本無,此一句本是對‘般若性空’之解釋,
但道法亦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此句意在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是故,道法自然,佛說般若,無論道心與佛心,皆是人心!”
“天下何思而慮,天下同歸而殊途,如此,佛、玄、道、儒豈非有相通之處?”
這是一場圍繞著“人心”這個論題的辯難,面對眾僧的問難,蕭錦玉給出了儒、玄、道、佛所論皆是人心這個觀點。
此時便有一高僧問:“謝郎君所說的人心,又當何解?”
“人心,仁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所以,無論是佛、玄、道、儒,人心即為根本,仁善皆為始終,諸位高僧,以及在場的各位使君,我說的對嗎?”
辯論至此,已是餘音繚繞,也不知是日頭正盛,眾僧已是大汗淋漓!
“既如此,陛下欲令我佛寺歸還土地,僧眾還俗,逼我佛門至絕路,又豈能稱之為仁德,良善?”
“智者大師,謬解也,陛下意並不在於逼佛門至絕路,佛學亦可存於世,佛門若真是乾淨無垢,造福於世,也當存於世,但若是有人借僧者身份,藏於佛寺之中,行害民之事,智者大師,您以為,該當如何?”
“不可能,謝郎君,佛門乃聖地,豈能容你信口汙衊?”
“智者大師,當真乾淨無垢嗎?”
僑裝成謝臻的蕭錦玉再次高聲問了一句。
智者大師本欲反駁,卻見與之同來的其他僧者竟然有一半心虛的垂下了頭。
這時,長沙王從僧眾後方走了出來,將一封手書量到了眾僧面前,高聲道:“本王這裡有證據,這是本王從天寧寺高僧灌頂房中搜出來的證據,此高僧學盧循、孫恩之流,以宣講神佛之法為遮掩,竟欺騙良家女子大量送香錢,並與之相合,其行為可謂骯髒之極,此手書便是灌頂自己所寫下的證據!”
說完,長沙王陳叔堅將這封手書傳至了天子陳頊面前。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