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0頁(第1/2 頁)
為了緩解缺錢的困境,各大商業銀行紛紛讓利,丟擲優惠政策,在興業銀行、南洋銀行等商業銀行的帶動下,將市場的貸款與吸儲利率大幅度提高,借貸的年利率從原本的65直接升到8,而後繼續往上推動到9,而中華帝國工商銀行、中華帝國交通銀行、中華帝國建設銀行、中華帝國農業銀行等四大朝廷控制的國有銀行也只能跟進,這樣一來,整個帝國的利率直接躍升超過10。
錢荒來臨,這個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體造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中華帝國原本投資到美利堅兩國的資本,利率大大超過百分之十還好說,而低於百分之十的,便直接開始撤離,返回國內。像原本的一批借貸給南部的美利堅聯盟國的只有8利率的資金,如今美利堅南北戰爭已經結束,而中華帝國也如願以償地佔據美利堅河西地區,這批低利率資金急劇撤資,匆忙趕回國內尋求更高的回報。
不得不說,資本是逐利的。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以及北美南美的流動資本,特別是那些老牌歐洲銀行家們,紛紛將原本投資在歐洲和美洲的資金抽取,組織到中華帝國的本土或是帝國佔領控制的澳大利亞、北美河西地區或是南美的二馬公司等,獲取高達10的利率。
一時間,以貴金屬為載體,特別是以黃金為載體的國際資本,瘋狂地湧向中華帝國境內。
第1350章 金融戰(上)
太聖十五年大年初八這一天,中華帝國的聖京,中華帝國中央銀行總部。
皇帝馮雲山在內閣副總理李鴻章、內閣委員伍崇耀和周勝坤、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等四人的陪同下,視察中央銀行總部的鑄幣廠和最大的金庫。
如今中華帝國通用貨幣——聖幣的發行權只有帝國中央銀行一家可以,而央行的鑄幣廠總共有三家,聖京總部這裡一家,另外兩家在外地的分行,分別是中央銀行上海分行和廣州分行,而這其中,鑄幣廠的鑄造金屬聖幣和印刷紙幣規模最大的是上海分行這家鑄幣廠。
根據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的介紹,馮雲山得知,央行發行的聖幣規模,每年投放到市場的規模都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因為世人都是以金銀兩種貴金屬為本位的思維,認為除了金屬貨幣金銀銅錢以外,紙幣的發行,必須依賴金庫中的金銀的儲存量決定,決不能濫發,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這對於中華帝國剛剛成立,經濟還不穩定的時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陛下,我們央行去年共投放了17億聖元到市場。加上歷年投放的聖幣量,整個市場的聖幣流通量估算下來應該在89億聖元左右。但目前仍舊存在巨大的錢荒,因此,微臣建議增發貨幣,增大流通量。」徐有壬稟報導。
馮雲山知道如今中央銀行投放聖幣的渠道主要是兩大塊,一是對外貿易中的順差賺取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財富,二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而這兩者,其實都是與帝國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也就是gdp增長總量分不開的。只有從外國賺取的貴金屬等貨幣進入帝國內部流通,或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賣出兌換,央行才會發行聖幣投放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再透過國有商業銀行和私人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拆借,借貸給需求人,逐步投放市場。
見皇帝思索,旁邊一直負責金融的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和內閣委員周勝坤同時稟報導:「陛下,按照財稅部的初步估算,帝國的去年底的可交易總財富量應該達到了240億聖元以上,按照如今的貨幣流通量水平,理論上的聖幣流通量應該在120-150億聖元以上。如今實際只有89億聖元,缺口十分巨大,甚至有部分地區的基建和鐵路修建的貸款都無法滿足,施工陷入緩慢,還有部分偏遠地方的交易以地方官府打白條之類的非正規信用擔保來進行,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