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1/4 頁)
舀了些冰涼的泉水倒進臉盆裡,周宇虔誠地淨了淨手和臉。然後拿起準備好的紅線繩和挖參用的小鏟子進了空間。
做為大山的孩子,雖然在大城市生活了多年,但是對於山裡人的規矩周宇還是很心誠地去遵守的。
在大山裡挖人參的時候,心一定要虔誠,即使遇到了再好的人參也不能馬上就開始挖,淨手淨面是必須的。先不管人參是否有靈性,但就大自然賜給人類這麼珍惜寶貴的植株人們也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去接受。
至於用紅線繩繫住人參防止它跑了這應該就是一個充滿東方色彩的傳說了,但是出於對前輩們的尊重,一般採參人也都繼承了這個做法。
周宇來到幾十棵人參的外圍,現在這些人參比之三天前又長高了一大截,葉子已經有了一些墨綠,最頂端的花和果已經長得比碗口還要大。
“三清道祖在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以及各路神仙們保佑,千萬別讓小的挖出來一堆大蘿蔔啊!”周宇在心裡向各路神仙祈禱著。
末了周宇可能覺得這些還是有點不保險,於是心裡有唸叨道:“周家村的祖先們,一定要保佑我啊,我保證一定會讓鄉親們都富裕起來,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唸叨完這些後周宇感覺心裡有底了,於是拿出紅線繩綁在一棵人參的莖杆上,然後左手扯著紅線繩,右手拿著小鏟子,以選取的人參為中心,在方圓三十公分的位置開始向中心挖進。
要是一般的野山參挖得時候最多也就是在人參方圓二十公分的位置開挖。但是空間裡的人參周宇就不敢以這個數字為標準了,所以選了三十公分的位置開挖。
周宇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地由外向裡挖著,這時候可不敢挖得太用力,以免把參挖斷了,哪怕就是挖斷了一小截鬚子,人參的精華也會損失一些,可就得不償失了。
一點一點地,周宇用小木鏟子慢慢挖著。挖人參的時候切忌用金器,以防弄斷了鬚根。好在空間裡的土地土壤鬆軟,沒有石頭。當挖到二十公分方圓的時候終於見到了幾根人參鬚子,這幾根鬚子表面飽滿細長,柔韌性強,極有彈性、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
周宇一看到這些小疙瘩不禁大喜過望,從老輩人口中周宇知道這些小疙瘩叫做“珍珠點”,通常須根帶有“珍珠點”的人參品質都不會差了。
由於是頭一次挖人參,所以周宇費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才把一整棵人參挖了出來。(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六章 ; ; 挖人參2
看著眼前的人參,周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這隻人參沒有長成蘿蔔那樣,憂的是雖然沒有長成蘿蔔那樣,但是也比一般的人參要大上不少,主根加上鬚根也差不多有三十公分長短。而且主根粗壯,鬚根發達。
雖說長得有點大,但是好歹還沒太離譜兒,懂行的人一看保證知道這是真貨。對於這一點周宇還是很有自信的。
於是周宇開始仔細觀察這隻人參,希望它的年份能夠大一些,這樣也能賣個好價錢。
山裡人鑑別野山參,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即蘆、紋、皮、體、須這“五形”。
野山參的質量以生長年久、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深而密、帶珍珠疙瘩、鬚根堅韌不易斷,五形俱佳者為極品野山參,但並非所有的野山參五形都明顯,由於各種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支看上去只擁有五形當中的幾個形的,也可能是一支好的野山參。
蘆即根莖,也稱地下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每年秋季地上部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其數量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也是鑑別參齡長短的主要標誌,有一個“蘆碗”一年的說法,雖說不是很準確,但一般說來,蘆長、蘆碗多而緊密,